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1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慧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20-121
在古汉语学习中,我们总会碰见字义、词义的解释问题,在过去的学习当中,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以许慎《说文解字》为参照来确定字义、词义,但是,在运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说文》中的解释也有一部分是不恰当的,是值得推敲的.本文以"归"字为例,探讨"归"的字形构成和各部件的意义,进而得出"归"的意义,通过简化字"归"和繁体字"歸"的对比,整理了"归"字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得出了"归"的本义是回归,女子出嫁则是"归"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2.
"煎"的本义是"加水煮至水减(尽)",引申义是油煎。现代辞书常常将二者混淆。本文对"煎"的词义进行考辨,纠正当前学界解释的模糊、混乱。  相似文献   
3.
邢的《尔雅义疏》广泛吸取了郭璞及汉魏注家的研究成果,发扬有唐一代正义类训诂著作的优良传统,在声义相通的认识、同义词的辨析、多义词的探究、虚词的阐释,重言词的区分,本义与引申义及假借义的认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后世的《尔雅》研究及训诂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尔雅义疏》是《尔雅》研究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说“军”     
今人多认为“军”字的“驻扎”义系名词活用为动词。本文根据“军”的古文字形、前人对“军”字本义的说解及古书用例,确认释“军”的本义为“环绕”是正确的,因此其属性本来就是动词;并根据对“军”的词义系统的梳理,由“环绕”义引申为”驻扎”义,词的属性未变,根本不存在“词类活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振兰 《文史哲》2007,(4):141-146
新时期汉语新词新义项的形成出现了由既有词派生和新词派生两种并存的情形,并进而形成了旧词多义和新词多义两种多义现象。新义衍生的主要模式引申和比喻在两种多义词中呈现出不平衡性,显示出新时期新义产生的某种特点和规律。有必要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对该种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其形成的原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6.
赵景兰 《天府新论》2007,(Z1):277-278
不同文化背景的各个民族对于颜色词的理解不尽相同,在颜色词的使用上始终存在差异。在翻译这些英语颜色词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可以直译,但更多的时候必须意译。  相似文献   
7.
"将"在<诗经>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象声词等多种词性,通过分别阐述它们在句中的词义和用法,考证"将"的本义,并探讨了它的本义和其它义项间存在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西方解释学的角度论证了诗歌翻译中"作者意图"的不确定性,进而探讨树立诗歌翻译新标准的可能性.通过比较西方认识论中的"两元"体系和中国传统诗学的"三元渐进论",以及对汉诗英译的两个个案分析,得出结论:诗歌翻译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语言符号的机械性解释,而应该综合考虑诗歌内容、创作背景和表达方式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达所谓的"化境".  相似文献   
9.
10.
英汉颜色词所表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民族风俗、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对各种颜色词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象征的意义、蕴含的寓意不尽相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的语义及其引申意义差异性,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翻译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