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鹏辉 《中国藏学》2012,(2):129-134
1906年,张荫棠奉派前往西藏查办事件。张荫棠到藏不久,就遭到以"有令喇嘛尽数还俗,改换洋装之事"的弹劾,这条弹劾见之于《清德宗实录》光绪三十三年正月己亥条,长期以来,人们每每援引此条对张荫棠劝导的藏俗改良做出了"强令"、"脱离西藏实际"等评判。张荫棠遭弹劾一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笔者尝试做一些探究,以还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2.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二十日,张荫棠以大清国钦差全权大臣、西藏查办事件大臣身份,与英国代表韦礼敦拟订《中英藏印通商章程》。《章程》全文在当时报章一经刊登,即引发时被任命驻藏办事大臣的赵尔丰的异议。本文主要梳理了赵尔丰、张荫棠关于《中英藏印通商章程》的争论及清廷对争论的裁决。赵尔丰与张荫棠当时所处位置不同,他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赵尔丰由于过去的"事功"显得进取与强硬,而张荫棠处在外交谈判位置"妥协"恐难免。《章程》整个谈判过程是张荫棠与外务部不断协商并在其领导下进行的,外务部清楚谈判过程的艰难与反复,故指出赵尔丰"陈议虽高而于事局不无隔膜",清廷最高统治者最终也同意了外务部观点及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张荫棠治藏的思想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张荫棠在西藏被中央政府委以重任,这一任期虽然短暂,但他对治理西藏提出了一整套方案和设想。张荫棠治藏的思想资源来自四个方面: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国近代变法维新思想、西方现代思想、西藏地方宗教思想。如何协调和平衡这些思想资源,是张荫棠治藏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在晚清边疆危机中,张荫棠主要想运用中国近代变法维新思想和西方现代思想,来改变落后的西藏使之富强,以最终维护国家在西藏地方主权。张荫棠治藏策略中潜藏着内在的思想冲突。  相似文献   
4.
《西藏宦游之回忆》为全绍清回忆1906-1907年间随张荫棠入藏暨在藏期间的经历与观察,发表于1930年第4卷第6号的《旅行杂志》.文前有“作者附志”对此回忆稿的出炉做了说明,由此知,《西藏宦游之回忆》为全绍清在国立清华大学之演讲、由斯东记述而成.在晚清西藏地方史研究中,张荫棠查办整顿藏事颇为学人所重视,然取材多取于《清实录》、相关奏牍等有限几种,且多限于政治史的范畴.《西藏宦游之回忆》虽为二十多年后之回忆,但为亲历者讲述,为后人描绘出一幅其随张荫棠入藏在藏期间的西藏社会图景,其史料价值颇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5.
赵君 《中国藏学》2008,(2):11-17
川边藏区历来与西藏关系密切,可以说是西藏的大后方.在"清末新政"改革中,清政府为了实现"固川保藏"的目的,派赵尔丰在川边藏区实行了包括近代教育改革在内的"新政".在这场被称为"改土归流"的近代改革中,赵尔丰顺应全国废除科举、广兴学校的历史潮流,在川边藏区大力推行近代教育改革,通过采取广办学堂、劝谕藏民子弟入学等措施,普及了文化,推动了川边藏区和西藏地方近代教育的兴起,对安边御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为张荫棠、联豫和十三世达赖喇嘛在西藏地方推行近代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英国第二次侵藏战争后中英关于“赔款问题”的交涉,是双方重订“拉萨条约”和谈判《中英藏印通商章程》中的焦点问题之一。英方将缴清赔款作为“撤军”条件,企图把赔款期限拖至25年,从而攫取25年的驻军权利。中方经过激烈的外交斗争,最终争取到了由清政府承担赔款,分三年三期缴清赔款后,英国撤走驻亚东英军的结果。清政府与英国交涉“赔款问题”的过程虽然曲折,但所取得的结果,对抵制侵略,维护主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1979年以来有关张荫棠治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将这些成果分为两个阶段,其中总体通论性研究和通常层面的专题性研究为第一阶段,拓展层面的专题性研究为第二阶段,并且分析了两阶段之间的逻辑联系.继之将拓展层次的专题研究成果归为张荫棠治藏思想研究和张荫棠治藏成效研究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张荫棠被称为外交良才。1906-1908年间,张荫棠任西藏地方重要职务并参与了对英的外交谈判,这使他对当时中国西藏的涉外形势有相当深切的感受,并形成自己的一些外交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在时局观、主权、外交理念与方法等方面。张荫棠的外交思想及实践,基于当时中国国力,具有现实主义的趋向。  相似文献   
10.
张荫棠在大刀阔斧的革新藏事的关键时刻,被清廷调离,他所开启的藏事革新大打折扣.不应简单地认为张荫棠离藏的原因是其新政开始不久遭清延的训诫.张荫棠离藏有其复杂的原因,包括驻藏系统官员联豫等人的排挤,新政引起各方守旧势力的反对等等,根本原因在于行将没落的清政府对藏事“畏难苟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