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3篇
社会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白区工作的转变与张闻天的领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窑堡会议之后,作为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的策略路线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的中共整个白区(国统区)工作,亟待转变和恢复、发展。时为中共总的负责人张闻天(洛甫)直接主持、领导了这一规模巨大而又异常复杂的转变工程。对于张闻天在此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本文从北方局工作、南方国统区工作、白军工作以及白区工作理论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张闻天的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背信弃义,扣押了送他回宁的张学良。正当西安的“三位一体”积极寻求解救张学良的方案时,东北军内出现了武力解救与和平解救的岐见。1937年2月2日,主战派头头枪杀了主和派将领王以哲等4人,史称西安事变中的“二·二事件”。本文通过对张闻天在“二·二事件”发生前后的言行考察和研究,揭示了这一事件的性质、真相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多才多艺一九三七年十二月,王明、康生、陈云同机从苏联飞回延安。康生在苏联共产党代表团中是近似于王明的一个人,政治局委员,地位很高。一九三八年五、六月在马列学院教过我们的课,党的理论这部分是他讲的。他会讲,有一句是一句,条理清楚,没有  相似文献   
4.
5.
外交思想研究是张闻天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0~2005年,学术界对张闻天的国际战略思想、外交政策思想、外交风格及其在外交战线上的实务工作等都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张闻天的总体研究中仍处于薄弱地位。  相似文献   
6.
张闻天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晚年,在身处逆境,蒙受不白之冤时。仍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探索,并取得了突出成就。张闻天对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理论思考在今天看来仍然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张闻天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征、内涵、形式及任务等作出了全方位的论述.他的这些思想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有其独特的色彩,他主张新民主主义文化应具有民主性、创新性;提倡文化宣传的思想性和文化接收的批判性;强调文化的普及与提高并重,重视对文化人的爱护和团结.在今天看来依然精辟,对当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张闻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他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二是,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开拓性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9.
2007年至2011年的张闻天研究有了不少新进展,但仍需要发展原创性研究,拓展比较研究,加快整理出版张闻天资料。  相似文献   
10.
1.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1919年7月11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生张闻天在《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上发表题为《五七后的经过及将来》的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南京地区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