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宋初倡导“名节”的思想在张齐贤那里得到了明确的贯彻。他宣讲的“忠义”观念成为宋代政治文化的核心规范意识。“忠义”作为一种思想规范对相当广泛的社会层面产生着约束力,成为传统社会士大夫阶层共同的心理定式,使之由过去对功名的孜孜追求,转向道德精神的弘扬。北宋立国之后,“忠义”作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和政治道德的主体形态,在新的时代情境中得到了特别的强调。张齐贤的政治治理思想,体现在地方治理和对外谋略两个方面,而在此两个方面他都践履了自己所倡行的“忠义”理念。  相似文献   
2.
<正>俗话说:"宰相衙役七品官。"意思是说,在旧社会,往往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相府里的凡夫走卒,诸如跟班秘书、参谋助手、保镖司卫、门卫保安之类的,不提拔则矣,一提拔就是至少相当于县令或县令以上的官职。为什么?因为贵为宰相,那可真是"一人(皇帝)之下,万人(朝庭百官)之上"的高官,即使后来朝庭设置多位宰相职位,但是依然是高高在上的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高官,诸如中央常委或国务院副总理一样的级别。因此,相府里的普通人容易升官,而且提拔的职务起点要高。原因有三:一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提拔方便。每逢朝庭提拔干部时,相府本身就是操作机关,而且宰相怜惜下属服务多年,对下属多有  相似文献   
3.
佚名 《领导文萃》2014,(4):87-90
张齐贤是个很有特点的人,特别能吃。他的胃,好像永远处于不饱和状态,一个人的饭量,竟能敌得上五个人。他幼时家穷,常常没有饭吃。到了十七八岁,饭量大增,但只有逢年过节杀猪宰牛敬神时,才可大吃一次。有一天,他实在太饿了,看到别人杀牛,就坐在那里不走,人家同情他,把剥下来的牛皮给了他,他回去不知怎么弄了弄,就全吃进肚里去了。这一天,正赶上宋太祖赵匡胤出巡西京洛阳。张齐贤早早起  相似文献   
4.
冯燕是唐传奇中的豪侠,其侠举为士大夫所褒奖。他们虽极力将冯燕式的侠义和儒家之"义"联系,但冯燕以后的人生并无圆满的交代,留下了一个历史的悬念。宋人张齐贤所写的《向中令徙义》,为"冯燕"式的豪侠提供了一个新的人生模式,即走向"忠君"报国之路,获得士大夫的身份殊荣。"向中令模式"的意义是将冯燕们完全士大夫化,成为(扌晋)绅的楷模。这种转换是由宋代文人政治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从冯燕到向中令象征了民间侠义的儒家化改造的完成。这种"忠义"对民间,特别是士大夫群体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代张齐贤出身寒微,家中贫困,却生得人高马大,会吃、能吃、怕没吃,常常叹息平生从没吃过一顿饱饭。那时,他唯一一次肚子饱过,是村里大户人家因还愿而设食施斋,他先吃了一顿不要掏银子的,然后见到人家屋外还悬挂着一块牛皮,便乘人不备,偷偷取下,一锅煮了,吃个精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