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今古文之间论争的展开,东汉时期的经学领域里形成了征实和博通的风气。征实风气消减了汉赋的浪漫特质,加剧了汉大赋文辞与文义之间的矛盾。博通风气则促使文士们渐渐疏远群体情感,转而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这些都导致了汉大赋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2.
黄崑威 《船山学刊》2010,(1):120-122
明清之际社会上出现了一股由虚返实的实学思潮,从学术层面上说,这股实学思潮实质上是一种反思理学思潮,是对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心学及其末流的一种批判。针对理学"束书不观"、"空谈心性"的弊端,明清之际的实学家们一致强调学以经世的为学宗旨;针对理学无根游谈、空疏不实的弊端,他们在为学方法上倡导征实之学。这些共同体现出实学"崇实黜虚"、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3.
清代边疆舆地赋的征实性——以《西藏等三边赋》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清一代,边疆舆地赋的创作蔚然大观,其代表为《西藏等三边赋》,突出地体现了征实的性质和特点,与此相联系,向来被视为地理著作。其征实性,不但体现在作者的意识上,还体现在赋作的内容上。其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征实性,原因概略有四:一是与清代地理学思潮的兴起有关,二是受当时学术风气尤其是考据学的影响,三是作者本身就是地理学者,四是作者都亲历过边疆地区。而清代边疆舆地赋的征实性,贯穿了强烈的边疆意识和经世思想。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促使国民政府实施田赋征实的主因有二:一是财政危机;二是严重的粮食问题,尤其是后者,实为政府最终实施田赋征实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它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特殊环境下的必然选择,与其说是国民政府自身调整政策的结果,还不如说是战争逼迫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社会变动中的制度变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政研究》一书是宝鸡文理学院郝银侠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全书46万字,于2013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以粮政为节点,深入透析了国民政府时期粮食与政治、粮食与经济、粮食与社会变迁等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抗战时期粮政的扛鼎力作。  相似文献   
6.
东汉的《仙人王子乔碑》《肥致碑》《仙人唐公房碑》,因碑主身份的特殊性,叙事强调“征实”,体现出鲜明的“征实追虚”的文体特质;葛洪《神仙传》在描写“须臾间万里取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两大情节时,并未取法《列仙传》、《论衡》此类传世文献,其情节结构更多与东汉仙人碑传雷同。可见仙人碑传对仙传叙事的传承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体现了汉代至两晋时期仙传撰写的发展与变化。东汉三仙人碑传中展现的神术只不过是东汉末年道士集团为争取社会地位、取信于人的设计,是更形象、更直观、更具体的宗教性阐释。在这样的阐释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诗意与修辞要素”,使叙事富丽详赡,情节曲折离奇,意境神秘悠远,并且创造了血肉丰满的道教仙人形象,形成了独具趣味的文学叙事模式。   相似文献   
7.
“序”的含义发生过多次变迁,后来又成为一种文体名称。到东晋时期,山水在“序”中有了较大的比重。东晋山水序从文章结构到语言上都具有开启山水小品文的意义,并且这一文体在叙述内容上也有自己的拓展。同时,由于山水序还没有完全成为一种独立文体,恰恰使它成为最能体现东晋时代美学追求的文本样式。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安徽自1941年开始实施田赋征实,成立省县田管机关和粮管机关,分别办理经征、经收事宜。安徽在其国统区47县实行征实,征实标准和数量逐年增加,并不断完善征收程序和验收方法,通过增设仓库、提高库容、严格考成、加强催征等措施,使安徽田赋征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总计在1941—1945年共征粮食9 324 615市石,年平均征起率达106.3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皖省军公民粮的供应奠定了基础,既支撑了安徽战场,又稳定了后方社会秩序,为坚持抗战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史学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文化,铸就了以史为鉴的民族文化智慧,并培育出深厚的人文征实传统。其发端于周公,成就于孔子,复经历代史官、史家的努力,蔚成吾族一贯风采,亦为吾族几千年生机所在。在面对西方文化和现代的世界变局时,如何重新使之彪炳,再度为之定位,乃是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于1941年6月16日在重庆召开第三次全国财政会议,决定将各省田赋收归中央并改征实物。对于这一措施应如何评价?在以往的论著当中,多谓此举“是四大家族掠夺、搜刮农民粮食的一种暴政”,是“国民政府无所不用其极的一种搜刮手段”。有的虽然作了比较客观的论述,也是闪烁其词,似是而非。总之,对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尚阙公正评说。笔者以为,此实乃国民政府为适应战时需要的一大改革,它在当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