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颜元《四存编·性理评》中所秉持的“琴”学理念,蕴涵着古琴演奏中“学琴”—“习琴”—“能琴”三阶段间之关联,其艺术原则和演奏方法对现代钢琴演奏艺术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主要从作品内容与演奏技巧、演奏心理与动作技能、音乐内涵与演奏境界三个方面对颜元的琴学理念加以探讨,就其对现代钢琴演奏艺术所具有的借鉴价值进行了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2.
回儒集大成者刘智运用儒学的概念术语来阐述伊斯兰思想,构建了独树一帜的中国伊斯兰哲学形态。本文以刘智《天方性理》为立足点,探讨刘智哲学的两个关键概念"理"和"性"在伊斯兰思想中的来源,并与儒家有关性理的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刘智在何种程度上使用了儒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孙璋《性理真诠》对于太极的看法有四:一是认为“空”、“无”不能表达“太极”的本性,二是认为理学后儒对太极的诠释在一多、前后、虚实、纯杂等方面互相矛盾,三是认为“太极”既非“空”,亦非“无”,亦非“气”,而是“元质”(即天主创世所用的原初质料),四是认为这种“元质”虽然蕴涵于阴阳二“气”之中,但是阴阳二“气”之消长变化的动机并非来自于“太极”本身,而是来自“天主”。他对太极的看法显示,传教士对于中国文化的解释常常是出于传教的目的和需要,因而这种解释往往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明末清初借传教契机所推动的中西文化交往从而也始终未能产生真正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性理之学"是由"性"、"理"两个内在联系的核心范畴构成的,它虽定型于宋代,其观念则起源于先秦儒学中"生"、"天"、"命"、"德"、"理"等思想内涵。先秦儒家性理学观念的早期形态特点对后世性理之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宋新儒学从本质上说是"义理之学",而北宋"义理之学"的发展一开始就表现出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取向,那就是经世论取向的义理之学和心性、性理取向的义理之学.在北宋时期,经世论取向的义理之学是占主流的.后来,由于政治改革的挫折、儒学经世论方面的学术资源的相对不足、排斥佛道思想的需要等方面的原因,注重心性的义理之学逐渐占据了上风,最终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赵章超 《江淮论坛》2002,(2):99-103
今人眼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其本体发生了三次大的流变。本文从创作主体、文本和读者三个纬度辨析了其流变过程,指出第一阶段为六朝至唐代,小说以真人真事为本体,其肇因于把小说等同历史书写;第二阶段为宋以后,小说以性理为本体,则导源于新儒学的崛起;第三阶段为明中后期和清初,情欲本体观一时成为主导潮流,外因在于社会的黑暗,内因在于心学的流布。  相似文献   
7.
8.
刘智(1660—1730)是清初中国伊斯兰学者,其著作《天方性理》卷首附有"采辑经书目",该书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文献目录。本文根据中国回族经堂教育现存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文献,并参考国外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文献资料对之作了较为全面的考证,是迄今为止对《天方性理》参考文献的全面考释,对研究古代伊斯兰世界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的文化交流有重要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清初的政治意识形态,在世俗一面是由康熙《圣谕十六条》及其后雍正所衍的《圣谕广训》为代表,在形而上一面则是康熙和李光地所定的《御纂性理精义》。《性理精义》一书,是康熙授意李光地等理学大臣删整明代理学名著《性理大全》而成,其目的在于通过尊崇朱熹之学而将治统兼合道统。《性理精义》一书体现的,正是康熙帝王术的具体一面。李光地学行不一,杂糅诸学以迎合帝王。君臣共同完成了清初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在北宋,江西诗派可谓独霸诗坛,但时至南宋,对其反拨者不绝如缕,其中张戒就比较全面彻底,涵盖"性理"和"物理",贯穿思想和艺术层面,但因受理学的制约,张氏诗论主张也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