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对贾宝玉养育关系的混乱,造成他早年接受母爱的缺失和"恋母情结"的泛化。贾宝玉的"恋母"是"恋"着给予了自己母爱的一个群体;"仇父"是"仇"视代表父权体系的一个群体。贾宝玉"恋母情结"具体指向的错位主要体现在精神上对秦可卿的依恋和"意淫",以及生活上对袭人的依恋和占有欲望。  相似文献   
2.
贾宝玉与光源氏的“寻母”意识探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原型意义而言,贾宝玉与光源氏二人都始于一个失母的悲剧人生的预设,而又都终于一个“寻母”的人生悲剧的结局。在他们情爱人生的背后,体现出的是一种“恋母情结”中的母性原型意味。对两位主人公的“寻母”历程追踪蹑迹,进行母性原型视角下的考察,可于中日文学文本间建立起新的对话质素,以显示中日邻邦异质文化间的同源特征。  相似文献   
3.
哈姆雷特的复仇延宕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本文从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学说入手,分析哈姆雷特恋母情结的表现及其对复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系统的现代心理学理论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20世纪西方各人文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阐释了弗洛伊德主义的思想与精神内核,并以此为基础,论析了弗洛伊德主义带给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的多层艺术启示,探讨了弗洛伊德和劳伦斯在根本观念上的共通之处,以及弗洛伊德主义在《儿子与情人》中的具体表现、融合、变异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家曹禺的话剧《雷雨》和美国作家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各自讲述了一个家庭悲剧。在两剧本中,恋母情结所涉及的主角人物———父、妻和子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因而从本我和自我的角度解读这些人物的心理行为。  相似文献   
6.
《儿子与情人》所刻画的男女之爱处于朦胧之爱阶段。主人公保罗的朦胧之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他自小对母亲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甚至有时把她看作是自己的情人。当他长大并有了女朋友后,总是在恋母和恋人之间做痛苦的抉择;而他的初恋则在崇高的、神圣的精神之爱与充满激情、纯感官的肉欲要求之间摇摆——精神之恋与肉欲要求分离,肉体接触亦与精神要求分离,两者未能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是一个人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用它来解释文化与社会的起源。可以看出哈姆雷特进行了分析,认为哈姆雷特具有浓浓的恋母情结,它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哈姆雷特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论文采用心理学批评方法,即主要运用原型批评和精神分析等理论,来探寻《红与黑》所隐含的心理世界。这个心理世界由“阿尼玛”原型、“俄底浦斯情结”、“死亡意识”以及作者受压抑的政治情绪所组成。经过分析,最终发现整部作品不过是作者潜意识的一种升华,是作者全部心理世界的一次呈现,从而揭示出了作品之所以具有永恒魅力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与<儿子与情人>虽然是产生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不同年代、体裁也完全迥异的经典作品,却向人们揭示了一个共同的经典主题畸形母爱酿成的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10.
《伴侣(A版)》2011,(4):24-24
正1.如果你们打算装修房子,你老公会:A.和你商量然后决定如何装修B.完全听你的建议C.告诉他的母亲,然后让她参与你们的装修2.如果你和婆婆发生了口角,你老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