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国慕尼黑有一间叫“荒唐”的餐厅专向客人开玩笑。比如。当客人吃得津津有味时,椅子会突然变矮。他们的椅子是特制的,椅子上面有重量时,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缩进去.椅子矮下来使客人的鼻子刚巧陷入汤里。有时不是椅子降下来,而是桌子突然升起,高到客人无法够到食物,只好站起来吃。这些玩笑还不算大,有时候,当客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吃东西时,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奥赛罗>中的伊阿古形象,一直作为离间者、阴谋者而定格为典型的恶人形象,其人格特征也总以多行不叉必自毙的简单判断匆匆盖棺定论.可一旦追问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内在逻辑,追问阴谋者崩渍、毁灭的根本原因,则语焉不详.其实,任何以阴谋手段谋取利益者,主要都是利用谣言搬弄是非、颠倒黑白,使特定目标人或受害者丧失判断能力,从而错误地为阴谋者创造实现目标的条件,甚至助其达成目的.但是,阴谋者的阴谋行为总有一种内在的无法克服的被动困境,从而使正义战胜邪恶的逻辑永恒应验.这一困境的主要特征就是努力使目标追求不为人知,从而使正常追求行为成为不可告人的秘密;自视与他人评价的巨大反差导致的怨恨、不满,要通过罪恶手段去释放,并谋取自己认可的公正;将自己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他人失误的基础上,导致预期结果的依赖性和不确定性.其核心因素就是阴谋者的目标追求因间接、曲折的方式而远离预期结果,被动地面临必然失败的命运归宿.  相似文献   
3.
张劲松 《民族论坛》2010,(12):34-36
我于2010年3月13日,应日本和德国方面邀请,作为日本神奈川大学瑶族文化研究所的研究项目“蓝山瑶族仪礼和仪礼文本的综合研究”课题中方成员,我应日本和德国方面邀请,同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一起,乘机赴慕尼黑调查、研讨馆藏瑶族手本。  相似文献   
4.
郎咸平 《经理人》2010,(12):62-62,64
你是不是觉得所有东西都在涨价?每一天的生活成本都在上升?肯定的,通货膨胀嘛!  相似文献   
5.
普雷沃对18世纪法国饥荒阴谋说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1768年,他因揭发《饥荒协定》锒铛入狱,形成了关于饥荒阴谋说的一套完整的看法。大革命爆发后,普雷沃走出监狱,在革命文化的熏陶下,他对饥荒阴谋说进行加工、再造。此外,他还锲而不舍地向革命政府申请经济补偿,并将前任财政总监拉韦尔迪送上断头台,促使饥荒阴谋说得到最高革命权威的认可。普雷沃在饥荒阴谋说建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表明,小人物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发挥时代酵母的作用,在时代大叙事和人生小故事的交融中推动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作者感受到的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教学运行与管理以及德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慕尼黑工业大学及德国大学的特点,如学制、学位授予、教学组织等,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办公室出来,已接近凌晨时分。空气里弥漫着薄薄的湿气,仿佛岁月穿过皮肤,让人心生凉意。  相似文献   
8.
可以这么说,基本上所有去过慕尼黑这座城市的人,都去过两个地方,一个是BMW的博物馆,另外一个就是HB啤酒馆(穆斯林兄弟除外)。尤其是后者,很多人都说一定要去,当他们说到这里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表现出一种垂涎欲滴的姿态,口中反复念叨“大肘子,真吞,大肘子,真香”。  相似文献   
9.
赵伟 《山西老年》2014,(4):41-41
我们乘坐的大型旅游客车从德国慕尼黑出发,向阿尔卑斯山驶去。阿尔卑斯山从热那亚湾附近的图尔奇诺山口沿法国、意大利边境北上,经瑞士进入奥地利境内,绵延1200公里。这条山脉的北麓,有德国的一个著名旅游区。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愿意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前往游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符号学矩阵的建构,将《反美阴谋》中"幸存"和"屠杀"的二元对立拓展为四元,梳理主要犹太人物命运走向。小说更为深湛的主题意蕴得到揭示:罗斯通过这部小说透射出对历史潜在可能性的思考,探讨反犹主义对美国犹太人造成的巨大创伤,呼吁美国犹太人坚守正确的公民身份和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