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认为,陈氏基本上是作为一个洋务派官僚参加变法的,但与典型的洋务派又有区别,其变法思想和活动均有自己的特色,在维新运动的各个阶段中,他的作用也各不相同。维新运动初期,他的新政基本上属于洋务运动的性质,但客观上对湖南维新运动的兴起起了启动作用。胶州事变后,他的变法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资产阶级性质,对湖南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百日维新时期,陈氏对湖南维新运动主要起消极作用,但积极支持光绪的新政,也表现了一定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2.
若说“鹗里曾”中对历史进程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曾宗彦为“鹗里曾”中的第一人。曾宗彦是光绪皇帝老师翁同稣的门生,与“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也有亲戚之谊,思想和行动上属于维新派。  相似文献   
3.
<正>转眼之间,距离那场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和屈辱的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两个甲子。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那场战争的绝对主角李鸿章的认识也越来越脸谱化了。李鸿章一辈子主要干了三件事——做官、办洋务、搞外交,这也是认识李鸿章的三个视角。这三个视角给李鸿章形成了三张脸谱。  相似文献   
4.
论严复对国民“恶根性”的批判与改造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末改造国民性思潮中 ,严复首次提出了国民“恶根性”问题 ,本文从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及改造方法等方面对戊戌时期严复关于国民“恶根性”的批判与改造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认为 ,严复站在中西对比的高度对国民“恶根性”表现的分析只是对国人中某些阶层、群体存在的“恶根性”的批判 ,对其形成原因所作的探讨则是比较深刻的。他主张改造国民“恶根性”从改造传统教育着手的思想虽然只是站在传统经济结构、政治文化基础上的反传统 ,具有片面性和不彻底性 ,但仍然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5.
“中体西用”思想产生于中西文化激烈交锋的晚清时期,它的提出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及中国向近代化迈进具有积极意义。随着人们对西学认识的加深,“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并不断触及到西学之本,有些人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也很难完全如愿。于是到了戊戌维新时期就突破还是继续维持“中体西用”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相似文献   
6.
论清末女学     
中国正规的女校出现于清朝末年.它的出现提高了中国女性的文化素质,为女性参与社会创造了条件.但由于受传统和时代的限制,清末女学的产生并不能使广大中国女性走向独立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被迫出走海外,以维新派流亡者的政治角色继续活动。在引渡维新派流亡者的问题上,清政府和英、日等国政府发生外交纠纷。维新派流亡者在英日朝野展开游说活动,争取英国和日本对保皇活动的支持。维新派流亡者的涉外活动加剧了清政府与英日两国的矛盾,在客观上进一步孤立了清政府,促成了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失序。可以说,维新派流亡者对清政府的外交孤立活动与清政府在义和团战争中的外交严重失序有着不可分离的因果链条。  相似文献   
8.
许多学者依据康有为《戊戌奏稿》中“开国会、立宪法”的相关资料,认为戊戌变法是中国的第一次宪政运动。然而,1911年出版的《戊戌奏稿》经过康有为的重大改篡,已经不能反映和代表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期真实的政治主张。光绪帝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变法举措与立宪目标毫无关系,康有为在戊戌时期最主要的政策目标是设立制度局推行新政,他自己明确反对当时设立议院的政治主张。现有的档案资料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都足以充分证明,戊戌变法不是一场君主立宪运动,而是一场维新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9.
韩小林 《齐鲁学刊》2004,(1):101-104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运动,提倡全面向西方学习,并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法令,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社团文化缘起于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提出了"合群救国"、"合力求知"的思想主张,并得到了进步的士绅阶层的响应.因此,在维新派的号召和组织下,从京师到各地,进步的士绅组织起来了数十个学会,封建传统的"君子不党"的藩篱因此而崩溃了.维新派开创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集会结社的先河,开辟了中国近代文化的新领域--社团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