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302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55篇
人才学   6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53篇
理论方法论   172篇
综合类   1244篇
社会学   356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信息社会的本质是能够产生个人信息法律关系,信息流是解构个人信息法律关系的关键,也是个人信息法律关系产生的直接动力.个人信息法律关系的主流构造分别以信息自决、隐私和人格权益为基础,其中,国家利益成为个人信息法律关系构造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三种构造模式分别体现出个人与企业,个人与国家,个人、企业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由于利益平衡体现出的幸存者偏差效应,个人信息法律关系的构造以主体场域信息自治为中心,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使用大量隐喻,"战争"隐喻尤为突出,主要体现为"美即战争"与"爱即战争"。诗人以"战争"为始源域,结合"战争"这一人类活动的特点,通过"战争"概念来描写、构造"美"和"时间"以及两者中人与时间、人与人冲突与对立的关系,着重表现两者之间的相互较量与抗争、过程惨烈,表现了要留住美的不易、得到爱的艰辛这一思想观点。在这一隐喻系统中,无论是始源域还是目标域,其内容都是以"人"或"人"的活动为中心,人文主义色彩浓厚,隐喻的使用使诗歌在内容表达上更具连贯性,主题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3.
4.
5.
池莉 《人民周刊》2020,(3):88-88
隔离就是战争!战争必须让愚蠢无知廉价的爱与情走开!2020年1月22号夜,武汉三镇,这夜注定无人入睡,或者,很难入睡。这是一个非常的夜晚。在将近23点的时候,单位突然来电话,紧急通知:从明天起,武汉市民实施隔离。也就是说,市民们都将以自己家为空间单位,隔离在此,度过隔离期14天,也就是新冠病毒的最长潜伏期,以确定自己是否染病,也可以由此暴露和甄别出其他染病者。  相似文献   
6.
两伊战争、海湾战争、沙漠之狐行动以及10年经济制裁,给伊拉克带来了什么?真是不看不知道,如今的伊拉克已是满目苍夷,基础设施遭严重毁坏,直接损失达1200亿美元,人道主义状况惨不忍睹,社会生活一片混乱.  相似文献   
7.
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苏菲主义思想是莱辛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在不同的语境中苏菲主义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本文涉及到苏菲主义的内涵,哲学与宗教的区别;讨论了伊德里斯·沙赫与苏菲主义的关系,西方新苏菲主义与伊斯兰教的苏菲主义的区别;最后,驳斥了苏枕的"苏菲主义推崇众人皆信教,它完全排斥理性、否定国家形式"的说法.莱辛接受的苏菲主义是西方语境下的苏菲主义,它既是一种知识又是一种看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反关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成为世界政治中一种重要而独特的政治现象。对于反美主义在世界范围的盛行,许多美国人认为这完全是一种对美国的偏见所致,与当前美国外交政策的现实及其所作所为无关。本文批评了这种观点,认为反美主义的存在与兴起具有客观的现实根源,即美国在“反恐战争”开展以来的单边主义和霸道做法。同时,无论对于美国还是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反美主义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正面价值。  相似文献   
9.
日本政府"内向型"战争追悼理念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后日德两国政府的战争追悼理念明显呈现"内向型"与"外向型"之差异。只向本国的战争罹难者特别是战死"皇军"将士和被处决战犯表示哀悼而拒绝向被侵略国家为数更多的死难者致哀,是日本政府"内向型"战争追悼理念的主要特征。其成因主要有四:"自卫战争史观"、"解放战争史观"、"靖国史观"等错误的历史观,是其形成的思想根源;日本政要的右派构成和日本政权的保守性质,是其形成的政治基础;战后秉持错误历史观的日本国民的大量存在,是其形成的社会土壤;战后宽松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是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开始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信息化战争就成为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