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11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98篇
社会学   1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楚都陈城及其历史地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少华 《社会科学》2008,(5):152-159
陈城,原陈国之故都,春秋末年楚灭陈置县,作为经略中原的重要基地.战国后期楚迁都于陈,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复苏环境和时机,使楚国出现了一度"复强".同时,楚对陈城作了大规模的增修、扩建,使其成为战国晚期著名的都会之一,并在其后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于茀 《北方论丛》2003,(1):57-6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诗论》经整理及诸家的考释,现大体可以通读,但尚有于字于义未安,斟酌诸家解释,对其部分字作出重新释读,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简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三体石经古文借“裼”为“狄”,“裼”从衣、易声,石经古文“易”旁省讹、移位而形近于“爪”.战国文字“(翠)”从爪、从卒(衣),由甲骨文“(襑)”字省写变异,是“卒”的异体;“(翠)”与“裼”无关,在战国文字中不读为“狄”.  相似文献   
5.
九连环是一种流传于山西民间的智力玩具。它用九个圆环相连成串,以解开为胜。据明代杨慎《丹铅总录》记载,曾以玉石为材料制成两个互贯的圆环,"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后来,以铜或铁代替玉石,成为妇女儿童的玩具。  相似文献   
6.
动词"以"早在甲骨文时期就已出现,随着语言的发展"以"字逐渐虚化为介词、连词。本文以出土文献《战国纵横家书》为语料,分析研究其中介词、连词"以"的用法及功能,借以管窥战国中后期虚词"以"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犁耕的逐步推广、大型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精耕细作和土壤改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成了农业经济的飞跃发展;冶铁、采矿、金属铸造技术的重大突破,玉器、漆器、纺织、建筑工艺的革新改进,造车、造船、制陶、酿造、制革、煮盐技术的显著进步,促成了手工业经济的飞跃发展.一部战国经济史雄辩地说明,科技是战国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8.
《庄子》称其文由"寓言、重言、巵言"构成。其实战国子书大都具有《庄子》所说的"三言"模式。只是不同的子书中,三言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诸子三言之体其实在史传文学中也有对应的形式。这是因为,诸子著作与史传文学一样都受到史官文化的影响。在战国子书中,有一个不约而同的倾向,就是孔子或多或少是作为"重言"的角色出现的。战国诸子大多借孔子故事和孔子之言以自重,或者让孔子成为其学说的代言人。这是因为,孔子在战国时期已极具影响力。同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家学派又是争鸣、论战的百家之一。孔子的这种二重身份使其在诸子著作中成为复杂多变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期,群雄割据,连年混战,政局动荡。为了达到强大自己并统一天下的目的,各诸侯国对人才的需要极度膨胀,而这一时期,以好客喜士而闻名的四公子,即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为其所处诸侯国的人才储备与供应做了巨大贡献。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四公子的行径描述详细。在这里,分别从“四公子何以进入《史记》”“四公子之好客”“四公子之疏误…‘从生活环境窥探四公子的性格”和“太史公笔下的四公子”等方面浅显解析战国四公子之异同。  相似文献   
10.
来源于生活的苗族鼓舞苗族鼓舞的历史源远流长,《周礼·地官·鼓》就曾有相关文字记载。殷墟出土的木鼓、楚墓出土的绘漆木鼓、战国秦汉画等,则将古代木鼓的大小、种类等都明明白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它们与我们今天所用的鼓有一个重要区别:今天的鼓是竖置的,鼓面向上,鼓者上下敲击;而古代的鼓则是横置,即鼓面侧居左右两方,鼓者从左右两旁击鼓。苗族的木鼓就保持了这种古老的横置方式。早在苗族先民还住在“水与天相连,一天涨几回”的水乡时,他们就用击鼓议事来商定迁徙。《祭鼓词》唱道:“击木(鼓)响冬冬,爸妈心挨拢,击木(鼓)响呔呔,爸妈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