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对《花东》480卜辞的释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江苏 《殷都学刊》2008,29(3):24-32
《花东》480版上,共有六条卜辞,涉及到的人物有祖甲、祖乙和妣庚;王、(武)丁、妇好;大子、子灵等。祭祀的种类有 、彡。瑞玉的种类有吉(圭)、珥。祭祀以外的事类有“在断,来狞自 ”、“在 ,来自 ”及嘉( )字不同于王卜辞中的“娩嘉”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蔑戾车”一词的词源、多氏《印度佛教史》的文本内容位置及古印度种族的历史地理三部分的分析,认为“蔑戾车”一词具有特定的历史内涵,不同的时期所指的种族和宗教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戾太子反对汉武帝及其用法大臣依据《公羊传》而实施的征伐四夷的开边政策与用法严苛的血腥政治。从“私问《穀梁》而善之”入手,可知戾太子反对汉武“多欲”政治的思想前提是《穀梁传》的“民本”意识与“亲亲之道”。同时,他还继承了《穀梁传》维护礼制的思想,能够长期恪守为臣之道。对戾太子思想与人品的某种认同,成为汉武帝迟迟不废太子的原因。在戾太子思想及其悲剧结局的作用下,内心经受激烈振荡的汉武帝最终完成了政治上的“守文”转向。  相似文献   
5.
析戾太子之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戾大子之狱是对晚年的汉武帝身心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此一父子相惨的悲剧表面上看是由许多偶然因素促成的,实际上源于对“独占”、“排他”和“终身制”的皇权的争夺,是权势欲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扭曲。此一事件促使双武帝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深沉的反思,从而导山治国之策由“多欲”到“无为”的回归,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戾”、“剌戾”为湘方言常语.以古音考之,“戾”与“剌”、“厉”、“劣”皆有音义联系;“剌戾”与“了戾”、“狼戾”、“戾”、“牢剌”、“劣厥”、“拂戾”、“泼剌”、“撇烈”等的关系亦然.这种“音近义通”理论的研究,亦有助于古文注释和辞书释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毕经纬 《殷都学刊》2010,31(1):9-12
甲骨、金文中"大子"的身份可能是解决商代宗法问题的一个重要线索。在已发现的古文字资料中,在康丁以前,"大子"一词与"小王"并存,但"小王"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大子",其地位应高于"大子"。此时的"大子"仅指商王长子,不分嫡庶。康丁以后,"小王"一词消失不见,"大子"一词出现频率急剧上升,说明此时"大子"的地位急剧提高,而且已兼有"小王"作为王位继任者的权利;同时,"长子"、"帝(嫡)子"等具有嫡庶之分的词语也开始出现,反映了康丁以后嫡长子继承制确立的事实,此时的"大子"专指商王嫡长子,等同于后世的"太子"或储君。  相似文献   
8.
在西欧庄园瓦解后,为何西藏的庄园社会仍然存续了几个世纪?现有相关研究难以作出充分科学的解释。文章基于已有研究,认为这关键在于西藏庄园社会中形成了一种超稳定的社会结构。这种超稳定的社会结构由五大子结构系统构成:上层政治结构、基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行政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在它们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一个封闭单向控制的社会结构系统。庄园社会中“无发展无增长”的社会状态、固化的阶层以及无组织社会力量的缺失等,使西藏庄园内部难以形成内生力量去打破这种超稳定的状态,使超稳定结构能够长期存续。庄园社会长期处于“停滞性”运转的状态,促使西藏庄园社会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有序运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现代国家力量的进驻,瓦解了西藏庄园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翻开了西藏社会发展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变形推理包括三种类型:换质推理、换位推理和交替变形推理.交替变形推理又可分为自然的交替变形推理和规定的交替变形推理.自然的交替变形推理包括自然换质位推理(先换质后换位,从第一次换位直到不能再变形为止的所有变形推理)和自然换位质推理(先换位后换质,从第一次换质直到不能再变形为止的所有变形推理).规定的交替变形推理包括对位换质位推理(对直言命题先换质后换位,再换质)和戾换推理(通过换质位或换位质的方式,在主谓项顺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主谓项概念都变成负概念的交替变形推理).  相似文献   
10.
<左传·定公六年>突兀提及了一个历史人物"吴大子终累".后,其人在<左传>中再无记载,亦无补记.后世诸多文献,如西汉时的<史记>、东汉时的<吴越春秋>、西晋时的<春秋经传集解>、唐代的<吴地记>、南宋的<吴郡志>、元代的<吴越春秋音注>、明代<东周列国志>、清代<曲园杂纂>等,都对这一历史人物与吴王阖庐(阖闾)、夫差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解析.在梳理与之有关的学术论述后,着重指出:吴地这一历史人物引发历代不绝如缕的评述、争论,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术论述链条.其背后,展现的是吴地学术的涓滴成水.同时,它也清晰地构成现代苏州经济生活中某些产业(如旅游等)的丰厚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