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老庄、亚里士多德到卢梭,反技术思想源远流长。19世纪末,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反技术思想也在全世界弥漫开来,并对技术的发展展开了人文主义和生态主义的双重批判。这些反技术思想中包含着片面的、非理性的成分,但它对技术发展所作的主动的、有意识的反思,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技术”与“技术论”的广泛关注源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唯物论研究会关于技术问题的讨论。日本学者先后提出了技术劳动手段体系说、技术过程说、技术意识适用说等。日本学者一般把技术哲学放到科学哲学或技术论当中去研究,且很少用技术哲学一词。日本学者认为,技术概念的外延大于工学概念的外延,二者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远德玉教授的"技术论"研究成果集中地体现在"技术过程论"和"技术形态论"等方面,它们具有方法论意义而少有本体论意义,在总体上是技术生成论和技术现象论,研究它们的前提是研究技术条件论或技术选择论;技术过程论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先哲思想的传承;技术过程论本身还未能成为一种研究范式;技术价值中性论多适合于技术发明,技术价值负荷论多适合于技术创新;环境危机是产业技术创新结果影响的产物;中国技术论或技术哲学的"根"在于中国传统文化;远德玉教授的人生感悟发人深省,他的学术风格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4.
依据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可以将1980年至2009年期间技术哲学元研究划分为缓慢起步期、蓄势待发期、加速发展期三个时段;对论文篇名进行主题挖掘,发现在三个时段中技术哲学元研究的热门主题呈现渐次深化的迁移趋势;355篇由国内学者完成的技术哲学元研究期刊论文,合著率为30.7%;20多年来,通过师生、同事、同学之间的密切合作,东北大学形成了人数最多的技术哲学元研究期刊论文作者合作组群。  相似文献   
5.
从技术的三维角度分析了现代技术观的演进过程,即技术决定论——部分条件论——条件总和论三个阶段。现代技术观割裂了技术与经济、自然、社会的有机联系,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系统有一定差距,因此构建和谐技术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以数字化命名的时代特征不仅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深刻变化,而且也在思想领域里规定了哲学认识论的历史走向。本文认为:在数字化时代,随着虚拟实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认识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将从现实性向虚拟性拓展。由于这种拓展的基本特征在于强化认识过程的技术建构意义,揭示技术对真理的解蔽作用,因而数字化时代认识论走向的本质是技术论转向。  相似文献   
7.
谭绍鹏 《经理人》2011,(6):60-63
《经理人》杂志在做本年度企业创新调研时发现,在庞大的企业样本数据中有相当的比例,它们的创新其实并非大跨越式的,而是一种渐进式创新。比如,  相似文献   
8.
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生态学包含一种悲观主义的技术决定论.从媒介的视角,尼尔·波兹曼分析了技术对社会尤其是文化及其历史变迁的决定性影响,提出了两种以技术为标准的文化史理论,批判了技术对当代文化的负面影响.波兹曼的技术论属于人文主义技术论传统,虽然在基本立场和理论建构辱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但对当下技术哲学研究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间技术论以舒马赫提出的“中间技术”为代表,这一概念是舒马赫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提出的,由于其经济效益低下没能得到实际的推广和应用.在自然灾害多发期,由于中间技术能够创造独特的生态和人文价值,因此有一定适用性,但为全面发挥其适用性还需对其进行价值提升.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适度融合起来,并以不过分降低效率为原则,是提升“中间技术”价值的现代途径.  相似文献   
10.
技术是一个过程——略谈技术与技术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史研究中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怎样理解技术.人们总是先有一个对技术的基本看法,才会有对技术史的研究.对技术的基本看法及其本质的探讨就是技术论.技术本身是发展的,技术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人们对技术的理解是随着技术形态、组成技术的各种要素、技术的社会功能的变化而变化的.对此,技术史研究工作者应该从技术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对技术的不同理解.技术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技术是客观的手段同主观的能力相结合的产物,技术是主体与客体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没有过程便无所谓技术.对技术的这种理解,将给技术史的研究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思想.一方面,给技术史研究明确了对象和范围; 另一方面,有可能使技术史的研究不仅仅限于技术发展的外在形式,而且可以深入到技术发展的内容,深入到技术的体系和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