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0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1808篇
劳动科学   250篇
民族学   70篇
人才学   155篇
人口学   227篇
丛书文集   1572篇
理论方法论   356篇
综合类   3388篇
社会学   519篇
统计学   1652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663篇
  2013年   673篇
  2012年   746篇
  2011年   890篇
  2010年   750篇
  2009年   632篇
  2008年   826篇
  2007年   617篇
  2006年   453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将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联系起来思考,可以具体地考察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以农业技术水平作为门槛变量,选取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测定城乡收入差距,以劳动力转移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得出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农业技术水平较低时,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敛效应较小;当农业技术水平越过门槛值达到较高水平后,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几乎增加了一倍.此后,通过替换解释变量泰尔指数为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农业技术水平为农业生产效率重新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其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文章将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三个重要变量纳入同一模型框架中,在加深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视角的研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研究选取我国部分行业和地区企业,就其总成本、利润水平、人工成本水平、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等进行分析,从收入分配的视角研究我国的社会保险缴费水平问题,试图研究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社会保险费实际缴费水平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并提出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险筹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世伟  武娜 《人口学刊》2015,37(4):104-111
本文依据2008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应用广义倾向分方法分析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的培训时间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均有助于农民工收入水平的提升。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培训时间对农民工收入的边际影响递减。农民工接受一般培训在30天以内或专门培训在120天以内,其收入水平将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得到提升;但一般培训时间超过30天或专门培训超过120天后,其收入水平并未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政府和企业在努力扩大农民工培训覆盖面的同时,适度调整农民工的培训时间,将有助于农民工整体工资水平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6.
7.
以1997—2009年我国地方审计机关为样本,首先估计了地方审计机关的产出决定方程,然后运用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对地方审计机关产出差异进行分解,确定了地方审计机关产出差异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地方审计机关产出差异的决定因素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达到61%,资本投入的贡献次之,为29%,而审计人员的贡献仅占9%左右。可见全要素生产率是导致产出差异的最重要因素,资金投入次之。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渊源来看,共同富裕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一个理想目标。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提升不同群体的致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致富能力是在市场机制和收入分配的双重逻辑下实现的。市场机制是致富能力形成的平台基础,不同群体通过市场机制参与经济活动,贡献不同的生产要素从而获得相应报酬;收入分配中不同要素报酬的相对差异导致了不同群体致富能力的差异。致富能力的提升需要让每个人平等地获得积累人力资本和参与共创、共建、共享的机会,也需要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来激发不同群体提升致富能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钝化     
张英超 《领导科学》2020,(1):122-122
德福毕业于一所著名高校,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才子,被在林业站当站长的舅舅召至麾下,写一些小材料。同年,他被舅母招赘为侄女婿。时逢西部大开发,林业站油水肥厚,每年每个职员都有两三万元的福利收入,一年大部分时间工作都较为散淡。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相对"脱钩"、"复钩"理论和测度模型,对1998—2013年我国主要农作物产量增长与化肥消费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研究。基于此,对脱钩评价模型进行扩展,构建脱钩指数分解模型,对脱钩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三大作物中只有园艺作物产量同化肥消费量为强脱钩关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均处于弱脱钩状态。分析得出:不同作物产量与化肥消费的"脱钩"与否主要取决于化肥利用效率,农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不仅相对有限,而且作用方向多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