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平原 《学术研究》2008,(1):127-137
在一个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饮食从来就不仅仅是营养或美味,而是包含了太多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味蕾的感受、知识的积累、历史的氛围以及文人的想象,附着在具体的食物上,大大扩展了饮食的文化内涵.在众多意蕴闳深的食品中,栗子,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已深深嵌入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当和故园之思联系在一起时,炒栗子甚至变成了一种政治一文化符号.今人之欣赏糖炒栗子,除了苏辙的旧时秘方,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郝懿行的精彩考辨,周作人的苦涩文章,还有各自多姿多彩的口感与记忆.正因为其意蕴的丰富多彩,糖炒栗子成了敷陈"作为文学、文化及政治的'饮食"的绝佳题材.  相似文献   
2.
张晓风以其独特的诗性解释散文在台湾文坛独树一帜.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她奉献给现代散文的最大功绩.对自然与生命的宗教般感恩、对故乡与人文家园的不舍情结、对生命意义的执着追问成为张晓风散文思想情感内涵渐次展开、互为渗透整合的三个层面.她的诗性思维和鲜活独到的艺术表现给散文带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审美视界.  相似文献   
3.
诗三首     
朱奇斌 《中华魂》2012,(23):67-67
故园 去年秋日我曾经,岭岭坡坡板栗丰。喜悦山乡装不下,车车满载入羊城。  相似文献   
4.
罗荣国先生以桂西阳圩为创作源泉,以"故园"—"乡土"为创作理路,汲取我国古典文化之精华,以宁静对抗喧嚣,展现了桂西大地的历史之厚重与人情之美好,堪称新时期乡土散文之精华。  相似文献   
5.
不管你发现与否,你得承认,故园,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其实是一个时间概念。 时间,一直在调整着我们对故园的记忆和情感。  相似文献   
6.
以鲁迅为代表的部分现代作家,始终在“失乡”与“还乡”之间徘徊挣扎,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联系和生命统合,成为他们文本世界的潜在线索,隐含在文本中的自然力量成为一种复杂的精神指向。一方面,作家在自然山水中找到了古典梦想的家园,为人们确立了精神提升的可能;另一方面,作家也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一世外桃源在现实中难以保全,所以追忆和倾诉中不自觉地带出了一缕悲凉。  相似文献   
7.
《金色年华》2013,(5):63-65
余秋雨在叙写历史的同时不小心沾染了些许硬伤诟病,他在撒播文化种子的过程中又忽略了现实这个最大的文化故园。遗忘是人类的本能,拒绝遗忘却是历史理性。面对真实的废墟,他的感慨穿透历史的风尘;面对文革的废墟,他却视若无睹,扬长而去。全世界纷至沓来的荣耀是一种赞美,也可以是一种讽刺和讥嘲。  相似文献   
8.
《莫伊沙砾》是当代爱尔兰诗人保罗·马尔登的代表诗集之一。其内容包罗万象,然而最让人无法忽视的依然是诗集中所透露出的浓郁爱尔兰民族文化特性。诗中表达出强烈的家园追求与反压迫情结,字里行间弥漫着诗人对于故园的怀念与追忆。诗人以一种看似淡漠实则忧伤的心态,细数历史沙砾,守望遥远家乡。  相似文献   
9.
2008年7月19日下午,黄山市故园徽州文化促进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屯溪华山宾馆召开,来自古徽州“一府六县”及旅居各地的会员代表一百多人出席会议,市四大班子、黄山学院领导和部分市级老干部,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民政局负责人等到会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发自肺腑的讲话。会议通过了促进会章程等相关事宜,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