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语境下,文如其人或文不如其人成为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因为二者都现实存在。借章学诚提出的文德说来探讨复杂的人、文二者关系,从作者和读者两个维度对人、文关系的迷惑提供一定的视角,认为:作者、读者临文时的态度达到“敬”与“恕”是现代语境下人、文关系统一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章学诚透过“天人之际”的生命祈向,洞见人性的“阴阳之患”。其文学标准是“气昌而情挚”。通过集义养气来达到“气积而文昌”,通过修辞立诚来达到“情深而文挚”,通过临文敬恕,把德性贯彻到写作全过程,完整地建构起德性主体与文学书写的关系论述。  相似文献   
3.
从精益物流到甩挂运输,再到农副产品物流……这些颇有些新鲜的词汇都来自于2012年6月底的一个下午,四川省现代物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德华为记者讲述的他对美国物流发展的所感所想,更有对四川物流发展的一些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德十字军是1147年针对文德人(Wends)的十字军,也是12世纪中叶—16世纪初波罗的海十字军的第一波次。在民族大迁徙时代,作为斯拉夫民族最西部的部落群体,文德人向西、向南拓展,挤压了波罗的海南岸日耳曼人的空间。1147年4月13日,教皇发布《神恩豁免》教谕,授权哈弗尔贝格主教安瑟姆组织欧洲大陆北部的基督徒,征战邻近的异教徒。1147年6月,文德人首领涅科劳特带领西斯拉夫部落联军突袭文德利亚的基督徒定居点,引发文德十字军。几经战斗,文德十字军无果而终,涅科劳特牢牢地控制了吕贝克以东地区。1160年,丹麦与萨克森结盟,共同打击文德人,杀死涅科劳特。从此,文德人逐渐德意志化并皈依基督教,拒绝皈依基督教的文德人惨遭屠戮,幸存者消融于德意志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5.
沈伟民 《经理人》2008,(10):70-73
每天早上9点,一个中文名叫罗文德(Raghavendra Tripathi)的印度人,都会准时来到他位于上海浦东张江软件园内的办公室。这位来自印度软件巨头——萨蒂扬(Satyam,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AY)的大中国区总经理,甚至每天都会经过他的印度同行门口。在其办公室不远处,则是同处软件园的另外几家印度软件企业:塔塔咨询(TCS)、Infosys、Wipro的办公楼。  相似文献   
6.
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诗坛以其独特的文学成就与南唐诗坛双峰并峙,交相辉映。前后蜀诗坛的成因有以下几点:当时前后蜀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国力较为强盛,为其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巴蜀地区自古便崇尚文德,前后蜀统治者对文化礼教也十分重视,不仅广纳贤才,兴办学校,而且沿袭唐制,恢复科举取士,这对前后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大量的入蜀诗人、少量的蜀中诗人和一些皇室成员共同努力,造就了前后蜀诗坛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7.
以往评论李煜其人多谓李后主为开山词宗、世所公认的词坛精英,但他却又贪恋酒色、无能治国、屈辱奉宋、苟安偷且、风流亡国。此种传统观念实为偏颇。根据多年以来查阅校核多种文史图书资料,经过深入分析论证,认为李煜既非荒淫酒色,也非无能治国,在一定意义上堪称“文德君王”,以还李后主这位历史人物真面目。  相似文献   
8.
六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源头,它是价值和知识的共同体.中国哲学与文学都源于六经,两者有天然的关联.中国哲学重视"文以载道",认为文章的灵魂在宣示价值理想,同时通过对"文德"的强调,彰显人格修养对作品内容、形式的基础作用,为文学创作导正价值方向.中国哲学注重现象,重视体验,在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中,呈现出强烈的主体精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对艺术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精练概括,更是哲学解释学在艺术中的体现.文学艺术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境象表达,而精神世界是一种总体性文化积累,是艺术创造、欣赏活动背后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原忠恕     
刘梦溪 《文史哲》2021,(1):5-15+165
"忠恕"是贯穿孔子学说的一条思想主线。"忠"与"诚"可互训,忠者必诚,诚者必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自己不喜欢不希望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人。"恕"和"忠"一样,都是"从心",即发自于内心的道德理念。心诚则忠,恕也必须基于心诚,但心有诚却不一定就能"恕",与"恕"最接近的是"仁"。如果没有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的精神,礼乐相融的和乐美境不可能出现。适合于今人和尔后之人的恕道,也可推及古人,章学诚称"恕"为圣门之大道,而"文德之恕"是学者论古所必需者也。陈寅恪先生在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册所写的审查报告中提出的"了解之同情",是任何学人欲阐释古人之著述和学说,均无法避开的基本学术立场。  相似文献   
10.
葛洪以道教领袖、道教学者的身份,一方面挑战儒家伦理道德在文学理论领域的主流地位,提出"文德钧等"的儒道调和的文学创作原则;另一方面,从道教的宗教适用角度提出文章应有益于教化,从而与儒家主张的文章政教合一思想殊路同归。合上述两个方面观之,文学理论在西晋出现了新的变化——儒道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