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新城是桐城派传衍过程中的重要区域,陈、鲁两大望族的世代努力极大地拓宽了桐城派的早期堂庑。桐城派传衍至江西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方苞为中心,李绂、蔡世远、雷■、黄永年等遥相呼应,推动桐城文章在江西的生根与传播;二是以朱仕琇为中心,陈道、鲁鸿、涂瑞、涂登等,形成一个稳定的新城学人圈,加速了桐城文章在新城的发展与兴盛;三是以姚鼐为中心,桐城文章在新城遍地开花,朱仕琇弟子尽数皈依姚门,在鲁九皋与陈用光的引领下,激发出"海内言桐城者,必益举新城"的盛况。  相似文献   
2.
方苞以古文名扬天下,世人皆言其不作诗,他自己亦多次提及自儿时即"绝意不为诗"。方苞"绝意不为诗"的根本原因是其父力戒方苞为诗。另外,相较于文而言,方苞诗才确实有限,诗作受到友人批评,他自己也意识到诗歌之难为。但事实上,方苞并非真的与诗歌绝缘,他时常写诗,只是少有留存而已,其从弟方世举的诗集中曾提及方苞作诗,足以明证。他有大量诗序,可见其诗歌观念。  相似文献   
3.
方苞的"义法"说中,"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和道理,"法"则是"义"的存在形式."义"有两层意义,即存在于主体的"义"和存在于作品的"义".就前者而言,"义"决定"法";就后者而言,"法"决定"义"."雅洁"从语言风格方面对"义法"作了补充."义法"说凸显了形式的重要作用,深化了传统"文道"关系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黄沧海和李骏等人一起,在深圳采访了广东省前人大副主任、广东省前关工委主任方苞同志。他们俩很早就对方苞同志比较熟悉。这一天,方苞同志和我们亲切地交谈,从清晨一直谈到黄昏,80高龄的方苞同志,兴致勃勃地回答着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即使很敏感的问题,也从不回避。他叙述了这60年来发生在他身边的许许多多的故事,在事实和细节中,  相似文献   
5.
朱洪 《学术界》2012,(2):208-214,289
桐城派鼻祖方苞的父亲方仲舒,字南董,号逸巢,与比自己小二十岁的曹寅是朋友。两人的交往史料(诗、赋、辞等),在曹寅《楝亭集》中有六七处,以前未引起学界的注意。本文根据方苞、方逸巢的有关文献,对该资料尝试作了笺释,内容涉及:方逸巢舅舅马秋竹作为曹家的私塾先生,与曹玺、曹寅父子的交往;方逸巢本人对曹寅的评价,以及曹寅对于其弟弟的关照;方逸巢手臂害疮、好酒的细节,及曹寅对方逸巢的关心;曹寅春送方逸巢两只酒杯,并写铭、辞相送的情景;生活困难的方逸巢送年货给曹寅,感谢其送酒杯,等等。两人有诗文为凭的交往史,跨度为十五年,是研究曹寅和方逸巢以及桐城派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6.
清初的文化政策的变化是文学复苏的重要原因,桐城派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方苞为桐城派的开派首领,在江南日益平静之后,“学行继程朱”成为为文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祈向,再加上从明代尚先秦秦汉古文到尚唐宋八家的文学宗趣转变,复以桐城地域的人文风尚,一个勃勃生机的文学流派桐城派便呼之欲出了.  相似文献   
7.
方苞的"义法"是其文论的核心范畴,也是桐城派文论及文章创作的基石。前人对"义法"论述很多,争议也很大。基于审美的角度来剖析"义法"说的理论精髓,将其置于历史语境中来探索其渊源和理论依据,从而揭示其在倡导"纯文学形式"中所富含的审美意蕴和接受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万季野墓表》一文通过"劝古文"和"嘱托史事"等内容,显示了万斯同作为一代史学巨匠对后辈的提携与看重,但是万斯同及浙东史学思想如何影响方苞的,目前尚不清晰。本文从分析《万季野墓表》入手,结合具体的文献资料,梳理方苞与万斯同的交往历程,论述浙东学派的发展脉络及其对方苞的影响,试图从一个侧面揭示方苞学术思想的史学背景。  相似文献   
9.
方苞与颜李学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苞既是文士,又是经师,但他更看重后者,故以程、朱之学自命。他对于当时的颜李之学,既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也有诋毁卫道的一面。他对清初汉学家多有不满,汉学与宋学之交恶,实肇始于方苞。  相似文献   
10.
乾嘉时期汉学兴起、主盟学坛,与宗奉宋学、倡导古文的桐城派产生激烈冲突,钱大昕批评方苞即为标志之一。基于汉学家立场,钱大昕反对儒家经典的文学化、试图以史法规范文学、主张文无定法,不仅体现出汉学与文学的背离,同时也为姚鼐建构桐城派古文理论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