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简爱》前篇《藻海无边》中的女性非英雄形象安托瓦内特进行了剖析和解读。笔者认为在现代主义阶段,传统的英雄人物形象已经褪去了高尚的光环,越来越接近普通人,而安托瓦内特即为非英雄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藻海无边》被视为简·里斯的巅峰之作,受到中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借用霍米·巴巴的"模拟(mimicry)"概念,对小说中安托瓦内特和克里斯托芬的模拟形象做了后殖民角度的解读。意在说明模拟不仅是殖民者的统治策略,更是被殖民者的抵抗策略。在殖民者压制被殖民者时,被殖民者利用模拟策略消解前者,强有力地抵抗了父权中心文化、殖民话语和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3.
李训刚 《职业》2016,(16):72-73
一、求职心气有个“度”
  每个人的学历、经历大致决定了职业方向,每个人的能力、经验决定了职位层次,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又决定了工作地域。所以,这些因素决定了你必然在某个职业圆周内,在求职时,可以适当地放大半径、放宽选择范围。但是,圆心不能偏离,范围不能太广,否则,摆脱了自己的职业圆周,就偏离了自己的职业轨道,漫无边际的寻找,很难选到合适的职位,甚至在这一轮中踏空,成了流浪者。所以,要把握好求职心气的度。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比《简爱》和《藻海无边》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经历,以及她们对待父权制社会和性不同的态度以此发现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女权主义新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藻海无边》是简.里斯为《简.爱》里面罗切斯特的被关在阁楼上的疯妻子所写的故事。小说中充满了对各种死亡的描写,有人或动物的形形色色的死亡,也有人物精神的崩溃,也就是疯癫———就是已经到场的死亡,以及最后女主人公必然的死亡。在这一系列死亡的意象背后表现的是一个阶级的没落和帝国主义强势话语下一个女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6.
夏·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首开女性文学的先河,奉献给读者一个追求独立、平等的新女性简·爱。她一无美貌,二无财产,但却有自尊和反抗精神,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幸福。一百年以后,英国现代作家简·里斯写成了《藻海无边》。这部作品将夏·勃朗特未能刻画出的另一个女性——《简·爱》中的疯妻子——悲惨的一生丰满而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两部作品在内容上互补,艺术上各有千秋,都成功地描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的追求,简·里斯还将女性受压迫的问题引向更广阔的社会,揭示出只有进行社会变革,才能让女性获得真正的独立和平等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就加洛蒂无边现实主义与马、恩现实主义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无边现实主义理论得失,准确认识马、恩现实主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藻海无边》是20世纪英国女作家简·里斯的代表作之一。里斯在这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这一独特的女权主义者代表形象。里斯在《藻海无边》中通过安托瓦内特这一人物形象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父权制下西印度群岛殖民地中女性、自然、男性三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借以表达她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女性与殖民地的自然环境一样,同样处于被压迫的地位,都是父权制下的悲剧受害者。  相似文献   
9.
美铁帝国建设者号用了整整两个多小时才走出国家冰川公园,经过了东冰川公园站,迎来一望无边的蒙大拿高原。从天亮到黄昏,全景车窗那巨大的玻璃如同一幅巨大而多彩的银幕,时时、分分、秒秒不知疲倦地为观景车厢里的旅客们免费播放平原、牧场和农场的美丽风景。笔者去年夏天在新疆天山南北转悠过一个多月,看足了无边的戈壁荒原,突然发现眼前这蒙大拿州的天地与咱中国新疆的特别相似:同样的浩瀚千里、苍茫无际。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在文学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到了19 世纪的欧洲,文学理论家将现实主义从绘画 领域引进文学中,当时的知识界希望将文艺活动整合到整个社会,这种将社会作为观察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给现实主义思潮 在文学领域呈现出“无边性”埋下伏笔。随着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国创作者秉承了中国传统的务实精神,以及以文载道的知识 分子情怀,在现实主义这一理念中进行各具自我色彩的创作,以鲁迅的道德内省唤起民众觉醒和茅盾在文学中描绘自己的政 治梦想为代表,但是殊途同归都是一种民族战斗精神的体现。当然这种独具个人特色的有限创作,丰富着现实主义的内涵和 表现形式,这和现实主义活跃且无边的特质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