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的犯罪治理活动主要是在运动式治罪和日常性治理这两种犯罪治理模式的组织、设计与引导下运作和开展的。从文化视角出发、以文化的规范性为分析工具,着重对运动式治罪模式和日常性治理模式进行文化研究,并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制度、文本或话语四个层面上对前述两种犯罪治理模式进行文化规范性反思与解读,从而开放出"运动式治罪的式微与日常性治理的兴起"这一关涉犯罪治理发展规律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日常性占用是传媒时代文化产品消费的基本方式。"日常性占用"包含两个方面:对信息的解码和对物品的使用。两者相互作用,建构了消费者的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随着传媒手段的发展,文化产品的日常性占用表现出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意义解读与物品消费的不断增殖。这种新趋势也深刻地影响了文化产业的整个循环。由于媒体融合的出现,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占用方式模糊了公共与私人领域的划分,对这种界限的象征权力构成了挑战和破坏。归根到底,他们的消费行为,是与文化产业循环发展中各种力量的商讨过程。  相似文献   
3.
民初言情小说的悲剧可分为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 ;其悲剧意识渗透在作品的艺术氛围和故事结局之中 ;民初言情小说悲剧意识的产生既与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以及美学追求有关 ,又是当时特定的社会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多元化的文学创作现状分裂了宏大叙事一统天下的局面。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家 ,池莉的小说创作始终坚持着对日常生活的叙述 ,由此 ,形成了其小说文本的独有特征。池莉小说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各有不同但又有一以贯之的东西。她的创作尚存在着一种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和生活感受上的徘徊情况 ,这需要她在今后的创作中去超越。  相似文献   
5.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人 ,海德格尔被公认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先驱者。本文探讨了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意识 ,具体表现为 :1)将时间概念和作为存在者的人引入存在的讨论中 ,从而解构了经院式的传统形而上学 ;2 )将存在的真理作为一种存在者参与的开放式的运动看待 ,突破了僵化的超验存在观 ;3)人的当下性和日常性成为关注的对象 ;4)主张时间三维的互通性和空间多维的互动统一性。本文同时指出了《存在与时间》的后现代意识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基于一定的空间展开,更宜在日常生活世界中加以观察与理解。民国时期,作为公共空间的公园的辟设,不仅开启了城市居民追求生活现代性的新征程,也成为集中展示日常生活的寓所。它吸引了市民、精英、商人、政府等多种力量的参与。而公园生活恰好体现了彼时城市生活中日常性与现代性这两个紧密相关的重要维度,即在公园这一公共日常生活空间中,一种现代性生活方式的体验与形成和现代生活观念的养成,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塑造与诠释公园生活的日常性。  相似文献   
7.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延续了晚清及19世纪40年代以来市民文学中的日常性叙事传统,叙事存在着趣味化的倾向,使作者的创作动因也就是作品所要表达的“工农结合”这一超验命题被颠覆和消解。文艺界组织的对这部作品的批判则是工农兵文学、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文学规范在创作、阅读领域通过消除“异端”逐步建立霸权的典型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入后现代的美国社会极度物质化,人们的情感日趋沙漠化,表现在爱情诗上,可以看到自古以来被无限讴歌的爱情已经失去了夺目光芒。后现代爱情诗通过意象的日常化、语调的零度化、视角的他化以及音乐性的缺失,体现着后现代爱情日常的悲哀。  相似文献   
9.
王紫 《中国民族博览》2023,(21):216-218
在当下全球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艺术形态也面临着融合、脱域的社会现象。随着民族自信的不断攀升,更多的设计角色着眼于挖掘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美学价值,于其中寻找民族本土设计语言。由此产生了诸多艺术创作与语汇的同时也催生了大量如“设计倾入”“语言符号化”等问题。本文探讨了现代设计语境下的中国传统手工艺造物理念与艺术审美价值。以东西方造物哲学观为出发点,分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当代设计语境中所需的现代性、在地性、日常性以及审美教育性。试图通过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美学理念与造物程式来寻找重塑本土语言的艺术形式,思考当下东方设计语境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0.
1930年前后的文学史料中,频繁地出现了内涵丰富的"香烟",对"香烟"的话语功能进行梳理、分析,考察了不同文化类型的文人们在话语实践上的某些共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1930年前后中国社会的另一面真实--"日常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