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情与理的困惑选择--论时事小说的创作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事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不可忽略的历史存在 ,由于与现实过分密切的关系 ,时事小说家们虽以史家自居 ,却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 ,因此形成了时事小说情感与理智两相悖反的独特现象。本文从对明君中兴的企盼、对农民起义的态度、对神鬼迷信的描写三个方面来探讨时事小说中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陈捷 《学术月刊》2020,(4):169-184
作为清末立宪政治团体预备立宪公会机关报的《时事新报》,在张元济、汪诒年的带领下,原本是为了灌输国民政法知识、预备立宪而创设的。但是在武昌首义的革命风潮影响下,随着张謇、张元济等人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立宪党人内部的分裂,它与沪上其他报纸一道积极投身革命宣传以激荡风潮,尤其是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编辑出版了《革命文牍类编》《中国革命记》《革命党小传》等大量的书籍、期刊,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而考察这些文化生产背后的种种因素,除了与立宪党人思想倾向革命、沪上政治氛围浓厚有关之外,时事新报馆和商务印书馆当时面临革命党人的谣言政治的压力,是必须要予以充分考量的。在谣言充斥的革命压力铸就的舆论生态中,时事新报馆和商务印书馆通过自身的文化生产不但证明了自身的政治立场和革命倾向,而且化解了革命党人的谣言政治带来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3.
时事画报》是广东最早的石印画报,为广东近代著名刊物.多年来,有关史志在介绍《时事画报》时通常讲:发起人为高卓廷,编辑者为潘达微、何剑士、高剑父、陈垣等人.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4,(22):15-15
正"择校"是公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择校"的根源在于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因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仍然在于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作为全国唯一独立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的试点县,浙江嘉善在教师流动方面的改革探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每天编发大量时事通稿以便各级报社采用,其中政治性、政策性强的要闻稿件如重要会议新闻。领导重要讲话、重大事件等,是各报必须编发的,这类稿件往往事关国计民生、重大变革,有很高的指导性、导向性。但因为此类稿件政治性。政策性太强,编辑往往不敢或不愿开动脑筋精心编排,有时确实又不宜随便乱编。然而,文是新华社的文,题也是新华社的题,标题老套腻味,即使新闻价值不菲的要闻,普通读者也可能与之失之交臂,达不到报纸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目的,且容易给读者造成小报抄大报。“千报一面”、“一题统天下”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屈原与屈骚精神是戴复古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有关历史人物话语。纵览戴复古之作,可见其诗学的主体精神溯源屈子,远绍杜圣,近承放翁。此种诗性精神对他的时事诗、山水诗、咏物诗创作影响甚巨,而这一接受历程在南宋时期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7.
信息社会受众的求新求知欲望愈发强烈,当一件新闻事实发生时,他们希望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因此,媒体已进入了对新闻作解释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改进与丰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运用《时事报告》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创新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本文将《时事报告》引入形势与政策教学,提出了运用《时事报告》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须遵循的三项原则,结合教学实践给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最后明确了完善教学效果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1920年1月底至2月初,上海厚生纱厂到湖南招收女工一事在湖南省会长沙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在长沙《大公报》、《湖南日报》、上海《时事新报》、《星期评论》等报刊上就此事展开了激烈辩论。时任《新青年》主编的陈独秀选择其中的15篇文章,加上自己的评论《我的意见》一起以“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编入《新青年》的劳动节纪念号(第七卷第六号),这组文章反响甚大,影响深远。后人甚至认为此文标志着陈独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初步形成。而参与其中的穆藕初、朱执信等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朱执信(1885-1920)是孙中山先…  相似文献   
10.
纠正目录类著作对1907~1911年“时事报”系列报纸所刊小说的收录失误,介绍未经著录的作品,提供俾便查考的第一手材料。同时,分析了所刊小说透露出来的综合信息,总结规律和特点,进而探讨了1907~1911年小说与大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