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波 《阅江学刊》2013,(3):135-141
石介作《怪说》攻击时文,将“时文害道”上升到与佛老同样的高度,此举固然有对韩愈、柳开等人观点的继承,但也和他长期从事教职有密切关系。杨亿的四六文被称为“进士赋体”,影响着科场乃至文坛,石介所言“时文害道”实为“辞赋害道”。石介的学生和追随者大多都不擅辞赋写作,在进士科考试中处于弱势,这成为他们反对辞赋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为进士不得不为辞赋,追寻古道的文人被迫处于反对辞赋而又不得不为辞赋的尴尬境地。复兴古道,必将寻求科举制度改革,“辞赋害道”就成为推动这一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汉英政经时文翻译是我国实现对外宣传的手段之一,对语言表述的准确性要求较高,而连接手段在汉英翻译中起着承上启下、彰显逻辑关系的重要作用.在对汉英句法结构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连接手段在英汉时文翻译中的实现步骤:分析句子,确定SV结构→找出次要动词与主动词间的内在逻辑语义关系→根据逻辑关系选择语义标记→安排语序.  相似文献   
3.
理学的发展与自信心的恢复与张扬,是南宋中期学术文化方面非常显著的特征,辞赋创作的走向与之密切相关。辞赋创作在当时显现出一些新特征:理学与辞赋形成了一种互动的态势,辞赋成为宣扬理学观念、阐释理学教义的重要载体,也成为表达理学人生境界的重要载体;辞赋多感情饱满、个性张扬、恃才骋气,辞赋中的这种感悟更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批判精神,很好地体现了微闻讥刺、诡文谲谏的特征;表现生活场景的赋作思想深度得到深化,以往的浅陋见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辞赋较之从前,辞章和立意更精致、更新巧,这与读书人对唐宋古文的重视、科场时文的程式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辛昕 《社科纵横》2011,26(4):175-176
本文提出了一种运用建构主义进行英语时文选读课教学的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开展合作学习和多角度、立体化教学。同时提出了具体实施的方法和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城阙辅三秦”中的“辅”一般释作“护持、拱卫、护辅、夹辅”一类的意义,或认为是句式的倒装,“辅”应该作“以……为辅”解。但这样的解释与事理、诗意均不谐洽,颇为牵强。诗句中“辅”和“望”形成对文,也应该有“望”的意义。文献中,“辅”一作“俯”,“辅”、“俯”属音近的异文。“俯”有“向下看”的意义,且在唐诗中有大量类似“城阙辅三秦”的句式,字均作“俯”。从人的角度而言,“俯”是指从上往下看,可以释作“俯视”,从物的角度而言,是处在高处的事物俯视处于低处的事物,可释作“俯临”。诗歌中当是作者和友人登上高高的楼台,极目四望,触景生情,依依惜别。辅”应该是“俯”的假借字,在诗中是“俯视、俯临”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马艳 《晋阳学刊》2007,(3):108-112
明前期传奇是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两个戏曲高峰之间不可忽视的过渡环节,其创作总体成就不高,思想倾向以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为主,艺术方面则追求典雅骈俪,这种创作倾向可概括为“以时文为南曲”。明前期传奇是朱元璋推行全面复古政策、恢复中原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是《琵琶记》及其影响下“剧以载道”观空前加强的产物,并且极大地影响了明清传奇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①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向上,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相似文献   
8.
宋前文体类聚的基本脉络,一是基于韵、散的文笔之分、诗笔之分到诗文之分,二是基于骈、散的古体、今体之分,两种类聚又相互交错。宋代文体类聚形成新特点:一是韵文文体和散文文体分途发展,二是散文领域“古文”和“四六”相互对立,画地分疆,与作为考试文体的“时文”三足鼎立,古文、四六和时文三大文类并存的格局逐步形成。三大文类的形成,促使宋代对文体的研讨向相应的类聚文体学发展,先后兴起了四六文体学、古文文体学和时文文体学。宋代类聚文体学的兴起,开启了面向多元需求类聚文体、指导文类创作实践的新途径,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传统文体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10.
明清时文界以古文为时文的改良,自明正德、嘉靖年间即已开始。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桐城派早期作家,面对当时时文文坛俗学大行的情势,继承了前人以古文为时文的思路,提倡时文应在作者独立人格、文章抒写性灵与文章整体气息三个方面向古文学习,并以其出色的时文创作成就与细密的文法理论构建,为以古文为时文理念在清代的深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