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37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319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资料中关于李善的记载非常简略,且缺乏系统性,因而李善生平与官职经历尚未能清晰展现。李善传记中先写其任沛王侍读,又写其任潞王府记室参军是追叙的写法。李善"转秘书郎"的时间当在显庆六年九月,其"出为经城令"的原因是因其性格耿直受到排挤所致,并非为避祸贺兰敏之而自求外调。受贺兰敏之推荐其任职的时间应该在龙朔二年前后,所任职务为兰台郎。其坐流岭外是因与贺兰敏之过从甚密。  相似文献   
2.
《文选》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我认为,《文选》有如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选李善注拾遗》系清代学者王煦就《文选》李善注补缺匡谬之作。由于《文选》李善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宋元以来,对李善注《文选》加以评论、补充、指陈得失的著作代代有之,《拾遗》为此类著作之一。本文对该书的版本流传及正文得失做了评述,在简述王煦其人及《拾遗》一书原委后,分六种情况评介了该书的主要内容,一是从声训通假角度纠正善注字义之误;二是从古今字、词义引申角度补善注之未备;三是重新校勘原文已误而善注因其误;四是探究典故原始以正训诂体例;五是补善注未详之典;六是纠正善注引用典故义有偏颇者。  相似文献   
4.
尤刻本《文选》李善注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秀州本、明州本以“善同某注”的替代形式删除了部分李善注,导致尤刻本误以为明州本、赣州本的部分五臣注即为李善注,这是尤刻本以明州本、赣州本少数五臣注代替其底本李善注的客观原因。尤刻本明显的增注倾向使尤刻本在其底本李善注与明州本、赣州本李善注之间进行选择时往往选择文字较丰满的明州本、赣州本李善注,这是尤刻本少数作品李善注实为明州本、赣州本五臣注的主观原因。虽然这类例子不多,但它们是尤刻本李善注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独特现象。尤刻本与北宋监本关系密切,所以,尤刻本李善注多可与北宋监本李善注相互对应。尤刻本部分李善注因无对应的北宋监本与秀州本李善注,它们是否为北宋监本李善注无考。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从青年到老年都很喜爱阅读《昭明文选》,又似乎特别喜爱其中的“赋”。他从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的角度出发,对《昭明文选》中宋玉、贾谊、枚乘等辞赋家的作品,作了生动而深刻的评说,妙语连珠,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敦煌文"概念自提出后,至今仍没被学界广泛接受。但"敦煌文"概念从无到有,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体现了学人对它的不断思考。结合"敦煌文"作品的实际情况,参照《文选》等文体理论典籍的文体划分标准,在吸收历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强调应当充分重视文体资源丰富的敦煌文宝藏,确立它的应有名分,提至与敦煌诗歌并重,并加以系统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拿笔杆子是实行领导的重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子"是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论述。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善于"用笔领导"非常重要。重视"用笔领导"、倡导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写文章,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早期先驱和领袖都是有名的笔杆子。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提倡领导干部自己动手写文章,并把领导干部亲自动手  相似文献   
8.
《文选》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赋、诗、文总集,在文献学和文学史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文选》中的俗语、成语对后来文人用语及现代汉语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文选》选篇中出现的文字异同及序文标示差异方面的问题也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这就算是我的政治交代。"此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一篇文章压轴的最后一句话,亦是振聋发聩的点睛之笔。此文题为《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是1989年5月邓小平同当时两位中央负责人的谈话要点。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