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文化分析出发及文化认同的角度,探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主人公曹七巧从受虐到施虐的心理转变机制;探寻“多年媳妇熬成婆”而成了婆婆的老媳妇却又虐待新媳妇这一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历史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2.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与《远大前程》中的郝雏仙小姐这两位女性人物,虽然造成她们各自扭曲人性的具体原因有所不同,但她们有着同样的怨愤和悲剧。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婚姻给她们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社会习俗压抑她们正常的人格发展,最终导致她们精神失常。  相似文献   
3.
4.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即"力比多"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内容,这也是我们解读《金锁记》人物心理因素的最佳注脚。力比多的压抑和投射的失败使七巧成为被害者,而力比多的移置又使她成为加害者。  相似文献   
5.
海美灵 《生存》2020,(12):0212-0213
张爱玲小说描摹的一幅幅人生图案,都浸染着灰暗颓落的色调,是衰败时代的梦魇。一群从旧文化背景中走出来的病态人物,苍白而委靡,他们不明不白,猥琐怯弱,心中充满了凄惶与悲凉,却无从逃脱,只能无可奈何往下沉。本文以曹七巧为研究对象,剖析病态人生人性并进而追索其根源,阐述人类生存的困境与超越生存困境的焦灼痛苦。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王安忆同为海派作家,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堪称20世纪女性着墨世俗人生的“上海书写”的两次高潮的典范,但二者又存在着某些差异。她们在其代表作《金锁记》《长恨歌》中分别塑造了曹七巧和王琦瑶两个形象,她们作为世俗女性在男权社会下有着类似的生存状态,她们的人生悲剧有其必然性。但两个主人公在爱情观、金钱观、性格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海美灵 《生存》2020,(6):0224-0224,0228
张爱玲小说描摹的一幅幅人生图案,都浸染着灰暗颓落的色调,是衰败时代的梦魇。一群从旧文化背景中走出来的病态人物,苍白而委靡,他们不明不白,猥琐怯弱,心中充满了凄惶与悲凉,却无从逃脱,只能无可奈何往下沉。本文以曹七巧为研究对象,剖析病态人生人性并进而追索其根源,阐述人类生存的困境与超越生存困境的焦灼痛苦。  相似文献   
8.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在其名著《金锁记》中 ,以独特的视角及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塑造了一个因失落了爱而泯灭了自我、泯灭了人性的女性形象曹七巧。作家以一个女性真实的体验和人生感悟 ,展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辛酸而又不无美感地反映着生命的本来面目。《金锁记》警示人们 :人性的自私与丑恶才是毁灭一切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王安忆同为海派作家,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堪称20世纪女性着墨世俗人生的"上海书写"的两次高潮的典范,但二者又存在着某些差异。她们在其代表作《金锁记》《长恨歌》中分别塑造了曹七巧和王琦瑶两个形象,她们作为世俗女性在男权社会下有着类似的生存状态,她们的人生悲剧有其必然性。但两个主人公在爱情观、金钱观、性格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圣洁的母爱本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但却被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冷峻地解构了。作者以悲悯的情怀阐释了母爱缺席、亲情沦丧的残忍,更深刻地透视出人性裂变的因由。这不仅是叙述视角的转移,也是女性真挚的呼吁和呐喊。留下解读不尽的苍凉与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