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现代派诗歌为了抵制政治对诗歌的介入,重新回到真实的语言而减去诗歌中的政治因素,走向"纯诗",但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在保持现代主义技巧的同时又介入政治和社会,写出好的"杂诗",前苏联和东欧的经验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女权主义为考察语境,从如何看待龚自珍的风流与浪漫说起,论述了龚自珍的风流与浪漫对《己亥杂诗》的创作甚至造就其为一代伟大诗人起了重要作用。希望这种探讨对龚自珍研究有所启示,能够带来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已亥杂诗>).龚自珍这位给"天"诊病的晚清思想家,在道光时代,可能是看得最远的中国人.当满朝文武还沉浸在"超汉迈唐"的盛世幻想中,他已经看到了其中的腐败,大清帝国已像春天的橘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龚自珍位卑言轻,纵是忧国忧民,也都被认为是一个文人不得意的牢骚罢了.他悲怆地呼喊几声,应者寥寥;但他犀利的批判思想,恰如一道闪光,横空出世,仿佛给患病的帝国开出一剂猛药.这剂药能改变"万马齐暗究可哀"的世局吗?  相似文献   
4.
戴伟华 《学术研究》2008,(2):126-131
汉代诗歌的发展明确显示出从"歌诗"到"诗"的演进轨迹,而文人五言诗是脱离音乐独立存在的文学样式.一、汉代人有作歌言志言情的传统,歌是汉代歌诗的早期形式,其后则为乐府歌诗.二、西汉和东汉前期可称四言诗为"诗".因四言是<诗经>的主要形式,而五言诗及其它诗式不能称为"诗".三、五言诗的起源与新声杂曲有关,故称五言为杂诗,南朝王融、江淹杂体诗也是指五言诗.四、文学史认为第一首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诗,其实此诗初无题名,只是"歌诗".五、文人五言诗大约起源于东汉桓灵之际.  相似文献   
5.
谈蓓芳教授在《龚自珍与20世纪的文学革命》一文中谈及龚自珍己亥年(1839)的一段恋情时,认为诗人之恋人是位扬州的风尘女子,小字阿箫,后未能与诗人结合而返回苏州独居。然此并非确论。考龚氏之《己亥杂诗》以及相关资料,可知己亥年龚自珍曾与两名青楼女子邂逅,一是清江浦的灵箫,一是扬州的小云;阿箫是灵箫的小字,而非小云的别称;在苏州闭门谢客的是灵箫而非小云;诗人最后迎娶的也是灵箫。这不仅纠正了谈文之误,也廓清了龚自珍在己亥年的情感经历。  相似文献   
6.
王士祯的神韵说为柳得恭发掘诗歌的审美价值、探寻朝鲜文学国别性奠定了基础。柳得恭认为诗歌本诸性情、神以化之、玩其归趣,主张以"诗言志"为本,丰富了诗歌表现形式。因此,柳得恭将神韵说视作一种创作风格,而非创作理念,从而克服了王士祯诗歌偏重审美功能、"现实性"和"批判性"相对薄弱的短板。  相似文献   
7.
读完至友张远山的《庄子奥义》,我感到许多话都不必再说,无比地茫然与欣喜。 这种茫然与欣喜,简单说是读书人的幸福,而我也曾不止一次地与之相逢:在读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时,在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时,在读李劫的《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时,现在,它又像一位森林中的小精灵,在我的面前蹦跳着,活泼泼地。  相似文献   
8.
<正>前些年去山东烟台出差,见路牌上有"芝罘区"三字。"罘"字如何读?含义是什么?一时不得其解。问当地人,方知其音为"福",但多不知其意。后经查阅,终于了解了来龙去脉:烟台有一山,传说秦始皇曾三次去寻仙问药,以求长生不老。此举劳民伤财,百姓叫苦不迭。第三次,秦始皇死于路上。周边民众不悲反喜,遂造出"罘"字,称此山为"芝罘山"。"罘"由"四"、"不"两字组成,与象征吉祥幸福的"芝"并列,喻义是"秦始皇绝对不会再来第四次了,这是百  相似文献   
9.
本期导读     
儒、道、释三家的悦乐精神:儒家的悦乐源自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道家的悦乐在于逍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乃至于由忘我而找到真我;禅宗的悦乐则寄托在明心见性,求得本来面目而达到入世、出世的和谐。真正的悦乐,不是用任何方法可以直接追求的,只有当立己达人的工夫到达某一境界,这时悦乐才会自然而然地从心灵深处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己亥杂诗》是中国诗史上罕见的大型组诗,315首相对独立的七言绝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于龚自珍1839年辞官南归和北上迎眷的全过程。在这一整体观的前提下,将这一组诗分为述怀、赠别、怀旧、爱情、山水、叙事等类别并作了评析,以期从诗歌创作的角度较深入地了解龚自珍这一时期的思想、志趣、心路历程以及诗歌审美特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