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李健吾文学批评观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并全面评述了李健吾对文学批评的认识:文学批评的本质是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其标准是公正、自由与真诚。文学批评主要采用印象感悟式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形象化的语言加以表达,其社会功能在于增进交流与扶植新人。文章还指出了该批评观的理论与现实价值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李健吾是一个特异的存在.比较李健吾话剧的艺术价值,李健吾对中国话剧的贡献及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地位,李健吾话剧的研究现状严重滞后,研究者不多,研究成果太少还处在起步阶段.就已有的论文来看,赏析有余,理论深度不够,社会学的批评模式制约着李健吾的话剧研究向纵深开掘.其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传纪性研究;二是悲喜剧之争和艺术特征之归纳;三是人性形态和深层意蕴之探讨;四是其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健吾、沈从文和汪曾祺同是"京派"团体中的一员,都不同程度地关注和描写"人性"。沈从文自称"乡下人",以其独特的抒情笔调和文化视角构建起一个充满魅力的"湘西世界",依托乡村,描写人性,建造"希腊小庙",寻找那里永恒不变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汪曾祺师从沈从文,致力于发掘自然、美好、健康、和谐的人性,关注现实生活和世俗百态,发掘向善的人性。与他们二人不同,李健吾则侧重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深入剖析人性,揭示人的善与恶、内心矛盾等,凸显人性的普遍与复杂。  相似文献   
4.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在古典文论的影响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批评风范.他强调直觉感悟,善于营造意象,运用比喻、象征、类比等手法传达阅读感受,形成“托物取象”的论证方法;形式自由,短小精悍,文字飘逸、饱含诗情,形成了诗性言说下的散漫文体与诗意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5.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侧重以直觉印象为主,以往对他的论述主要从印象主义理论来展开。本文试图从批评的理念与个性话题来论证,从另一角度体现李健吾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艺政策的逐步放宽,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里,文艺思想呈现出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极走向多极的现代路径。但在开放与多极的现代性诉求过程中,由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的被彻底边缘化和主导性文艺思想的缺席,从而形成了平面化、散乱性的格局。从学术界对于李健吾文学批评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当下的中国文学研究界,应该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来消化、吸收各派理论之长,还文学研究以真正的学术立场,这是当今文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7.
李健吾将批评视作独立的艺术,重视直觉思维在文学评鉴中的价值,使批评作品充溢艺术的光辉,其直觉思维的鲜明特征表现为整体性与自由跳跃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传记性研究、悲喜剧之争和艺术特征之归纳,人性形态和深层意蕴的探讨等方面论述了李健吾话剧研究的进展情况,指出了研究中的新动态和待开垦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姜洪伟 《阴山学刊》2005,18(6):22-25
<贩马记>是李健吾进行话剧民族化改革的一个成功尝试,它巧妙地将南戏的一些重要特征吸收进话剧,创造出传奇剧这种新类型.李健吾在使用"南戏"与"传奇"两个概念时,并不严格加以区分.他把自己的戏叫作"传奇",并试图吸取南戏的精神在形式、时空背景、人物设置、情节构造、意境以及语言等方面继承南戏.  相似文献   
10.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虽有西学背景,却放弃了西方文论的学理言说,从直观出发,整体把握,致力于开掘批评者与作者之间的灵魂共振;用隐喻与象征的形式表达生命体验,以艺术通达真理,呈现出鲜明的诗性特质。其文论的诗性品质正是中国诗学传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