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校元明 《领导文萃》2014,(23):70-72
正刘邦的家庭出身不好,虽说做了主抓乡村治安的亭长,但仍是草根一个,甚至还有些泼皮无赖。但正因为这样,刘邦的交友面比较广,处世姿态比较低,与各阶层各团体都能玩得开。屠夫樊哙、监狱看守曹参、县府科员萧何都与他热乎得不可开交,他  相似文献   
2.
正《史记·太史公自序》"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由于《史记》的闳大规模和纪传体例的约束,司马迁把"还定三秦"的史料进行简略并分类归入不同的传、纪和表当中,这是我们重建当时部分人、地、事关系的依据(见表1)。一、周勃与眉县、褒斜道曹参、樊哙、灌婴等从陈仓突入关中,向东征战。周勃却不同,《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攻槐里、好畤,最。北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最。北攻漆。击章平、姚卬军。西定汧。还下郿、频阳。围章邯废丘。破西丞。击盗巴军,破之。攻上邽。  相似文献   
3.
正6月21日,是广西玉林民间的"夏至荔枝狗肉节",但受动物保护主义者与吃狗人士多天来的对峙影响,狗肉销量明显下降,涉狗市场及餐馆不得不低调做生意.与此同时,动物保护主义者的一些过激行为也引发了本地人的反感。(据6月22日(《新京报》)玉林"狗肉节"终将归于沉寂,但"狗肉节"之争却不会划上句号,就目前来看,吃狗肉者和爱狗人士都没有能够说服对方,狗肉之争的戏码将会在以后不断上演。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应该指出的是,屠狗吃狗者并非有大的罪过,  相似文献   
4.
吴刚 《领导文萃》2012,(14):41-43
近来,人们逐渐感到国际社会有些不对劲儿:"盯"住中国的人越来越多,"找茬"的事件不断见诸报端,甚至一些"兄弟"国家竟直接"叫板"。于是,国人稳不住了:抱怨"韬光养晦"的有之,急于想在国际舞台上"亮肌肉"的有之,甚至想教训一下那些不知好歹的"小兄弟"们的也有之,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心中产生了不知所谓的幸灾乐祸。历史上诸如此类的事件真是太多了。公元前195年,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过世,懦弱的刘盈继位,但真正执掌朝政的却  相似文献   
5.
蹭饭达人     
【正】夜读《史记》,发现历史和现实往往是这样:明明一曲精彩的演出正在进行,而突然闯进来一个不速之客,一下子将一切全弄砸了。比如鸿门宴,原本是一场正规而精彩的"官宴",却被一个蹭饭的樊哙弄砸了。这个鸿门宴,是省部级领导的聚会,规格相当高,陪坐的都是正副厅级干部。樊哙虽是刘邦随从副官,但因级别只是副厅待遇,当然不能忝居其间...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成为衡量综合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近代以来,原本以重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徐州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向资源可持续型城市发展,在此背景下,徐州樊哙狗肉文化有其开发潜力,并且由于与汉高祖刘邦及其麾下大将樊哙有关,故有着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精神文化及内涵,同时也适应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找寻新时期徐州樊哙狗肉文化的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刘邦入关后来到秦皇宫,禁不住金银财宝、香车美女的诱惑,在纵情享受中把军中大事置之脑后。大将樊哙忠言劝之:主公你不能住在此处,这是何地?是以前暴君秦王享受的地方,你如果想得天下,就赶快离开这迷人之地!经多人劝说,刘邦幡然醒悟,立即搬离秦宫,屯军灞上,厉兵秣马,最终打败项羽。  相似文献   
8.
刘邦有知人之明,他知道萧何忠诚能干,与之推心置腹;他知道张良足智多谋,对之言听计从;他知道樊哙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与之亲如兄弟;他知道韩信能力超强而野心勃勃,对之限制使用。因此,他能够从一个小小的亭长一路走来,直到摇身一变唤作"汉高祖"。项羽作为刘邦的对手,在很大程度上就输在没有知人之明。他不知亚父范增对他忠心耿耿,对之言不听计不从;他不知韩信、陈平是绝世之才,任之流往汉营为敌所  相似文献   
9.
正要说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当数咸阳城外的鸿门宴。楚汉相争,项羽在鸿门设下饭局,宴请刘邦。他有大把的机会杀掉对手,结果呢,先是项庄舞剑,后是樊哙闯帐,接着是张良献玉,终于活生生放走了对手。如果那次饭局上项羽的心再狠一点,就没有汉朝  相似文献   
10.
<正>职场表面上看起来很难料理,不少人都有切肤之痛,甚至连颇有经验的高手也往往会有虎落平阳的经历。那些勤勤恳恳卖力工作者也无法避免惹出祸端,行事低调或者没有任何工作伦理、工作业绩的"老好人"却往往年终考评得优秀,提前晋级涨工资,因此,常常让人感慨"人比人气死人"。如明代的杨基在《闻蝉》中早就感慨过:"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这其中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