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8世纪下半叶,北美殖民地问题成为当时英国的时政焦点,知识界人士纷纷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斯密是其中最为杰出的观察者之一,他提出了解决北美问题的两种可能———分离或合并。他的政策主张有两个意图,一是为了把英国从当时的财政窘境中解救出来;更为根本的,是为他一生不懈倡导的“自然自由”原则寻找一个最佳例证。他抨击英国的北美殖民地政策是以贸易管制和商业垄断为主要特征的重商主义体系,侵犯了“最神圣的人权”。斯密借北美问题达到了抨击重商主义和张扬具有现代平等色彩的“自然自由”理念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殖民地时期,海外贸易对英属北美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围绕海外贸易为中心,英属北美殖民地形成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多样化经济。此种经济发展模式使北美殖民地具备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并在18世纪中后期发展为大西洋地区的新兴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经过半个世纪的反吸烟运动,美国的烟民人数比例从1960年代的大约45%下降到今日的20%上下。1610年,25岁的约翰.拉尔夫随着第三批前往北美弗吉尼亚殖民地的英国移民来到这片蛮荒之地。他们的船只通过詹姆士河口来到了前两批人建立的詹姆士敦,却发现早来的人中十有八九已经被饥荒和疾病夺去了生命。拉尔夫在这里定居下来,并且爱上了当地的印第安公主波卡洪塔斯,和她结了婚,成就了美国历史上一  相似文献   
4.
美国殖民地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荒野描写是自然文学的起源,是早期清教徒认识和诠释北美荒野的主要文学创作形式。清教思想与荒野描写结合,赋予了北美荒野为欧洲移民所熟悉的基督教意象,确立了对美洲新大陆的地域认同感。同时,富有清教精神的荒野描写促使欧州移民关注对人内心和灵魂的探索,使他们能感悟神的启示,即在蛮荒之地建造上帝之城,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构建本土化的民族文学、文化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作分析,阐述了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摧毁了"社会的整个结构"的观点,形成和提出了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的"重建工作"已经开始的观点。列宁通过研究西方列强对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的事实,阐述了西方列强"大大加速"殖民地资本主义发展的观点。马克思、列宁指出,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殖民地所做的一切,不会使东方殖民地人民获得解放;只有"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现代生产力,殖民地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才能为当地的人民群众所有。  相似文献   
6.
罗朝秀  李巍 《理论界》2009,(3):144-146
清教思想是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主流文化,在北美早期殖民地时代发挥着重大的社会影响,渗透于北美清教殖民地--新英格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对后来的美国社会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当时人口并不占多数的清教徒由于其移民时强烈的宗教动机、北美独特的环境、清教徒建立的稳定的社会、和殖民时期其他教派的弱小等原因,使得清教思想能牢牢地控制着殖民地的发展,在美国文化上留下长久的印迹.  相似文献   
7.
从十七世纪起,英国陪审制便开始在各殖民地传播.但陪审制在各殖民地的命运却大不相同.具体而言,陪审制在北美和澳大利亚大获成功,并延续至今,而在印度及非洲却几乎消亡殆尽,现在大部分已被混合法庭所取代.之所以出现这种两极化的发展趋势,其主要是因为陪审制在各殖民地获得自治过程中所发挥的政治功能不同.  相似文献   
8.
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镇的海滩上,清朝道光帝派出的钦差大臣林则徐主持了震惊中外的"虎门硝烟".70年后,1909年2月,在当时上海最豪华的汇中饭店,中,美、英,日等十几个国家召开了第一次多边的国际禁烟会议"万国禁烟会".如果说,"虎门硝烟"是中国第一次禁烟运动的巅峰,那么,"万国禁烟会"则可视为中国第二次禁烟运动的高潮以及全球禁毒的开端.不同的是,70年的光景里,鸦片在中国泛滥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6,(11):187-192
北美革命前期大西洋两侧的辩论,并不仅仅局限于"无代表不纳税",其中还有大量涉及对英国宪制传统和帝国权力结构认知的分歧。这些被主流政法话语所忽视的内容,恰恰关系到我们对第一帝国政治秩序本质的理解。而这些最终没有达成和解的争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国本土与北美殖民地在国家(帝国)政治认同上的割裂,也从一个侧面揭示出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整合在理论建构上处理的失败。因此,对它们进行剖析,不仅弥补了理解独立革命的另一个视角,更重要的价值在于认识这些分歧背后所蕴含的大国(帝国)整合的宪制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一个时期以来,史学界的思想状况一直让人忧虑,学界也流传着所谓"史学危机"之说。这当然不是历史科学本身已经失去作用,而是史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环境出现了各种复杂的变化。正如巴罗斯教授所说",全球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各种混乱的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