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8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46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民俗理论的实际提炼性与追求规范性、区域民族民俗描写研究之丰富性与精确性、田野考察之可学性与可操作性、民俗学研究之献身性与交心工程性四个方面来考察 ,王建章教授的《中国南楚民俗学》是区域民族描写民俗学的优秀著作。  相似文献   
2.
贵州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贵州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曾取得辉煌的成绩,高校教师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某些方面的研究具有绝对的优势;在民间文学、民俗学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贵州高校民间文学、民俗学教学与研究状况的调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文身习俗     
文身习俗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世界各地的许多原始民族和后起民族都曾流行过这种习俗。对于荚的追求,是所有民族文身的普遍用意。“交感魔力”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也是文身习俗所代表的基本社会功能。此外,文身还用于标明族徽,表记功绩等。文身习俗的产生,约在距今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身作为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曾经声生过重大的艺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安娜-丽娜·西卡拉(Anna-Leena Siikala,19432016),芬兰民间文学家、比较宗教学家、民俗学家和史诗学者。1943年1月1日,出生于芬兰埃斯波;1978年,在赫尔辛基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70年至2007年间,先后在芬兰土尔库大学、尤恩苏大学和赫尔辛基大学任教;1994年和2004年,分获芬兰科学院学术教授头衔。她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波利尼亚的库克群岛,俄罗斯讲芬兰语的民族,西伯利亚的乌德穆尔特人、科米人和汉特人中作实地考察,并在史诗学、口头叙事、比较宗教学和文化研究上著述颇丰,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民俗学而言,民众长期积累的知识,是理解口头表述的前提;口述者的记忆,现场的心态、听众的反应,都影响到口述本身.所以,民俗学讲究"深入访谈",讲究对研究对象内部知识的了解,从而描摹民俗事象背后的传统.  相似文献   
7.
米奇 《民族论坛》2005,(1):24-26
公元2004年3月20日,浑河、苏子河都已开始流动,流向空旷苍黄一望无际的远方。也有冻了一个冬天的冰在河心或岸边的一角儿固守着,阳光下白得耀眼,河水时断时续地流淌着,绕过时有时无的白色的冰。一些敏感的草儿已经在向阳处露出些许绿意,大多的草和树仍在枯黄等待着,等待着春风更猛烈些。这时,天空一群排着人字的灰雁从南方飞了过来,从赫图阿拉老城的上空,从米奇的头顶呼啸着飘了过去,发出干硬直白的叫声。 (一) 灰雁叫声传来时,米奇以为是乌鸦,就寻那角落里的桫椤竿先看了一眼,后又抬头看天,灰雁就已到头顶。米奇站在努尔哈赤出生…  相似文献   
8.
民俗学研究中的政治特性是客观存在,但一直以来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先从史的角度探讨了民俗学源起时的政治胎记,民俗学发展中的政治斑痕;又从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中梳理出民俗学政治色彩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在约束,进而对当代中国民俗学的政治定位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作为中国民俗学的建设方向,包括了"民族民俗学"这一分支.云南民俗学界的学科实践是民族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家乡民俗学,既是对以家乡生活文化传统的观察与研究为基础而形成的学术研究取向的一种事实概括,更是结合新的学术思潮,对这种取向所生发和呈现出的视角与方法的总结,换言之,家乡民俗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视角与方法。它包含着如下几个突出的特征:平等交流,相互尊重;同情理解,理性批判;朝向当下。同时,家乡民俗学又是一种立场或态度。这种态度,基于比较的视野,具有鲜明的"间性"特征。在这种"间性"比较视野下,家乡民俗学者可以结合过去的生活经验与当下的学术实践,发现并揭示历史与现实的复杂关联,进而反思民俗学以往那种"朝后看"的问题和局限,推动民俗学更多地"向前看"并朝向未来。家乡民俗学由于是在与异乡、与他者的对比当中产生的一种有关家乡、有关自我的特殊研究范畴,因此能够使研究者更好地立足于自身,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之下,更清楚地认识"我"在同"他"交往过程中的位置,从而更恰当、更全面地理解"我与他"的关系,更有效地建设包含了更多"我""你""他"的、朝向未来的"我们",也即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家乡民俗学核心概念的"家乡"在涵盖范围上的伸缩性,尤其为这种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