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交媒体时代,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工具助推着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社交媒体和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政治传播的目标和策略上展现了独特的依存和"共谋"关系。社交媒体的使用挑战了旧媒体的传播逻辑和传播形式,在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信息传播、选民动员、社会舆论引导、政党领袖形象塑造、政绩和合法性宣传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传播策略上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紧紧围绕民粹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注重民粹主义的风格和修辞,并基于道德和身份框架设置议程,以实现民粹主义目标。但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以民众的名义试图构建政治纯粹性的集体幻象来掌控权力的同时,也给欧洲的民主制度、民众心理、政治秩序和政党格局带来了一些现实的隐忧。在新的媒介传播平台推波助澜下,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未来的发展动向值得持续关注和警惕。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有根本区别.另外,在信中毛泽东也论及了个性解放、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党性和个性的关系,以及陆定一对后者的认识.在党性与个性的问题上,用个性来否定党性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前最富争论的学术概念之一,民粹主义已经成为指涉欧美国家诸多社会思潮、社会运动、政治策略和政策论述的常用术语。这一现象是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社会经济结构两极化和社交媒体催化的产物,客观反映出西方各派政治势力在选举政治动员与政策论述中持续不断的“框架整合”需求。概念的过度延伸导致民粹主义从一个左派思潮的元概念沦为包含左、右翼民粹主义的宽泛概念,甚至与民族主义概念相混淆,造成“民粹民族主义”和“民族民粹主义”的“概念创新”现象。事实上,民粹主义的概念内涵应包括经济平等主义、政治平等和直接参与、文化通俗化、反精英主义和反自由多元主义。作为面向社会底层的独特意识形态体系,民粹主义具有左派倾向。民粹主义反对精英主义和社会不平等,可以视为自由民主的部分内容,但其对政治代议制度、优绩统治和自由多元主义的过度挑战,又有损民主精神和政治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本·阿格尔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于生态问题的研究有其独到之处,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的研究构建了他完整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主要是在坚持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异化批判的基础之上,更深入地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进行研究,来构建他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探讨走社会主义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5.
6.
"毛泽东与民粹主义"这一问题在概念和定义上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内涵;在内容和形式上划分为三个阶段,历史地、完整地再现了毛泽东与民粹主义的区别.通过重新学习、认识毛泽东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粹主义一开始进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视野就被紧密联系在民族命运和革命前途之上。在整个现代文艺思潮中,随着"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的确立,民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文艺思潮,它在文化思想和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牵引着现代文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茶党运动和"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兴起、特朗普在大选中的获胜以及桑德斯获得民主党候选人提名,这三个现象实质上是民粹主义大爆炸。经济不平等是美国民粹主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更确切地说是收入的不平等激起了民众的愤怒。经济不平等的原因主要从制度因素、全球化因素、非法移民因素以及科技因素四个方面去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涛 《社会科学论坛》2012,(11):243-255
“没有人愿意真正得到正义”。这是美国哈佛大学法学教授Alan M.Dershowitz在其自传性质的畅销书《最好的辩护》(The best defense)一书的前沿部分写到的。他接着解释到,由于律师与检察官都有着自身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