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7篇
劳动科学   7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0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90篇
社会学   305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7月,我从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中高职贯通数控技术专业毕业后,进入千纸鹤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工作,担任活动与文案策划。回想起毕业前求职时,我参加了校内外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企业宣讲会和面试,最终才获得了现在的工作机会。在求职过程中,我走了不少"弯路",有挫折、有惊喜,也收获了很多。  相似文献   
2.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求职应聘成为大学生迈向社会、走入职业生涯的最主要途径,几乎所有的行业和领域也都把招聘活动作为增强团队活力、补充后备力量的重要措施。于是,能否求职成功,如何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大学毕业生们追求的至上法则。当然,除了求职者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外,大学生更应该注意在求职应聘中的美学要素,涵盖到了简历美、语言美、表情美等几个方面,这也是求职招聘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3.
《职业时空》2005,(3):42-42
求职过程中,许多大学毕业生为增加求职的"砝码",对简历材料总是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精心制作。彩色印刷、华美的封面、近似暴露的写真照等粉墨登场,制作费用也一再攀升。然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些又能引起他们多少关注呢?在新疆日前举办的一场人才招聘会上,记者专门就此采访了一些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关于求职简历,一位公司的负责人非常明确地告诉记者,没必要搞得太华美,那样反而让人感到华而不实。某公司一位人力资源经理对记者说,她关注的是求职简历的具体内容,不看中形式--道理很简单,因为公司招聘的是管理方面的人才,不是选美,因此,提供写真照的求职者自然被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通过导入求职CI的策划设计,在求职时更好地展示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特色,从而有效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5.
<正> 电脑、电视编导、报刊记者等热门行业时下吸引着众多年轻人。可你要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好好地谋划一番,想想怎样才能牢牢吸引住老板的目光。这些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有扎实的工作态度,更要有前沿的理念,更强的操作实力。以下几位过来人的现身说法,或许对你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残酷的事实,对不少学生而言,花费父母好几万元的求学成本,最终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失业,这个打击无疑是非常致命的。特别是大学中差毕业生求职时,又面临很大的劣势。大部分中差学生在校学习要么因为学习不用功,要么因为基础差,总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知识水平相对欠缺,不但课本知识掌握得不很扎实,就是各种证书也相对逊色,甚至不少学生连大学4级证书也不能考取。这些学生如何有效求职?笔者提出几点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学作黄鹄     
  相似文献   
9.
放下架子,以谦逊的态度参加面试。大学毕业生张洋到一家公司应聘一个秘书职位。面试的那天,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接近尾声,主招人员问了她一个问题:“你认为现在找一份工作是不是不太容易?你是不是很需要这份工作?”按常规,如果她当时答“是的”,一切便大功告成。但这位自尊心极强的女孩却回  相似文献   
10.
“重要的并非是你知道些什么,而是你认识些什么人”,这意味着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在劳动力市场上是何其关键,这一定论似乎毋庸置疑。然而,现实的研究结果却让人陷入矛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针对一些公司聘用过程研究所得的详实数据表明,那些在公司内部有关系的人比没有关系的人更易获得职位;但另一方面,对个体工作者的研究又表明,使用社会关系或具备良好的社会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