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5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目前城市污水污泥处理状况及其处理技术,特别是针对上海的常用污泥稳定化技术与污泥热干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马建章 《城市》2012,(1):73-75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下,河北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污泥产生量的急剧增加,但是,污泥处理处置却严重滞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化学需氧量(COD)和重金属含量分别占污水总量的50% ~60%,污泥在堆放及处理过程产生的沼气中甲烷含量为60%~65%,其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0多倍.污泥造成的直接污染或由于处理处置不当造成的二次污染成为继废气、污水、垃圾之后又一群众反映强烈、政府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为此,国家环保部于2010年11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发改委和建设部也于2011年3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组织实施示范项目的通知》,有关方面表示要"千方百计将污泥处理处置搞好",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将成为"十二五"时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水业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估计中国至少80%的污泥并未有效处理,直接排于环境中。污水处理后大量的重金属、有害物质留在污泥中,被业界称之为"毒泥"。过去七年来,中国在污水处理上  相似文献   
4.
种植桉树后,土壤肥力下降,而城市污泥能提供桉树生长的营养物质。污泥用于桉树种植既能解决城市污泥的出路,又能给土地提供肥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污泥利用现状及若干创新利用污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sludge)是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即经各级污水处理后产生的固形物,是污水处理厂不可避免的副产品。污泥中含有病原菌、寄生虫(卵)、有毒有机物、重金属、大量的N、P、K等营养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等成分。污泥成分与污水性质有关。生活污水含N、P等营养物质和有机质,而城市混合型污水(含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一般含有重金属离子或有害有毒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战线》2012,(2):58-59
天池是东北著名景点,蜚声遐迩,不用我来指点;至于柏泉古井,恐怕除了一部分武汉市民外,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它是我的故乡——汉口郊区柏泉乡的一座古井。相传大禹植柏于大别山巅,其根穿至柏泉乡,喷然  相似文献   
7.
介绍和分析了我国污泥产生和处置利用的现状 ,比较了国内外采用的方法 ,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污泥资源化、能源化的处置和利用途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政府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中国和新加坡政府合作项目——天津生态城开发建设情况。 发言人说,中新天津生态城环境综合治理实现重大突破,污水污泥治理、盐碱地改良、河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积存40年工业污染的污水库治理提前两年完成,污泥底泥处理技术获得专利,3平方公里污水库变成清净湖,全方位的水环境处理体系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SBR工艺是一种理想的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它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强及具有脱氮除磷能力等优点,是目前正在深入研究的一项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污水污泥的处理处置及其无害化,作为再生资源有效利用是世界各国共同重视的问题,而目前国内外处置方式主要有五种。但每种处置方式均存在不同的弊端,本文通过对不同处置方式的介绍阐明了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应选择农用为主要的利用途径,同时研究其它的资源化途径合理利用污水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