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2年,我进入了汤用彤先生的家,嫁给了他的长子——1951年刚从北大哲学系毕业的汤一介。结婚典礼就在小石作胡同汤家举行。按照我们的策划,婚礼只准备了喜糖、花生、瓜子和茶水。晚上8点,我的同班同学、共青团委员会的战友们和党委的一些领导同志都来了,气氛热闹活跃。如我所想,这是一场"反传统"的婚礼,没有任何仪式,连向父母行礼也免了,也没有请父母或领导讲话。汤老先生和我婆婆坐在北屋的走廊上,笑眯眯地看  相似文献   
2.
赵建永 《天府新论》2012,(2):135-139
汤用彤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其一生是20世纪中国学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他的治学态度、研究方法和教育理念对我国哲学、宗教学学科的形成、发展以及文化建设,皆有深远影响。从学术史与生活史相交融的视角,重新考订汤用彤毕生的治学经历和思想分期,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代宗师的成长道路和探索培养大师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理学谵言》是汤用彤在民国初期发表的一篇关于儒家文化的论文。汤用彤在文中详细阐述了朱子学和阳明学尤其是朱子学在拯救国家民族危机、提升国人精神道德方面的作用和意义。《理学谵言》反映了汤用彤对朱子学的推崇及会和朱王的倾向,并体现出汤用彤早期的文化观。青年汤用彤一方面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倡导文化救国,另一方面抨击西方文明的没落,充分体现了汤先生早期的爱国热忱、忧惠意识和他志在“为往圣继绝学”的历史使命感,彰显了汤用彤当时现代保守主义的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4.
《金陵瞭望》2005,(3):51-52
陈中凡(1888-1982),近代著名文史学家,原名钟凡,1949年后改名中凡,字觉元,号觉元,又号耕玄,别署觉玄、清晖、清晖馆主。  相似文献   
5.
汤用彤在研究中国佛教史过程中,特别注重“同情默应,心性体会”的学术态度,主张用亲身的体验会通去领悟古人思想的精髓;考证法和比较法也是汤用彤治宗教史常用的方法,他通过周密的考证、系统的比较阐述了中国汉魏两晋南北朝和隋唐佛教的发展历史,理清了这一时期中国佛教史的脉络。  相似文献   
6.
7.
近代以来的宗教研究,大体分属教内教外两界。由于各自有所偏重和主张,要想同时得到双方的认可,十分难得。梁漱溟、梁启超开始分别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讲佛学(梁漱溟主讲的印度哲学,其实仍是佛学),当真正懂行的钢和泰来后,显示由不同文字的文本比较探求经典本义的东方学正途,两人自知不能继续望文生义地瞎猜附会,只好放弃或退出。而能够得到僧俗两界认可的陈寅恪、汤用彤等人的宗教研究,主要在教史和文本方面,基本不及教义。抗日战争期间,因为条件局限,陈寅恪在被迫无奈地放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中,方法论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在魏晋玄学研究领域,冯友兰先生通过对郭象玄学的研究提出了辨名析理的方法论进路,汤用彤先生通过对王弼玄学的研究提出了得意忘言的方法论进路。从魏晋玄学的特质和两位学者的学术旨趣分析,这两种方法论进路正好相互补充,构成魏晋玄学乃至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9.
汤用彤之所以能在同辈学者所未予重视的学术领域独辟蹊径,原因在于他对文化双向交流问题有深入思考。他借用文化人类学有关文化移植的前沿成果应用于思想层面,认为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接触必须经过冲突与调和的三个阶段,才能在本地生根。他以印度佛教的中国化为例来说明外来文化必须经过很大改变以适应本地文化,方能被国人广泛接受。总结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理清以汤用彤为中坚的学衡派的文化运思理路,而且对于外来文化中国化规律的探索和当今的和谐文化建构以及解决"文明的冲突"都极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魏晋玄学与汉儒经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站在哲学本体理论的角度,汤用彤开启了现代玄学研究的新路向.本文除从正面探讨汤用彤对现代玄学研究的作用外,还分析了汤用彤玄学研究留下的问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