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徽商的崛起和七子派文学思想的传入,长期闭塞保守的徽州区域于嘉靖、万历、崇祯朝掀起三次文学复古浪潮。它们虽是席卷全国、浩荡持久的前后七子派和复社、几社文学复古运动的余响和尾声,徽州文人却能借势发力,在修正完善复古理论、扩大复古影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迎来本土文学的盛世。由于主将汪道昆离世和政局恶化,盛行百年的明代徽州文学复古思潮于万历后期逐渐衰微,骨干成员思想转向呈多元化态势。明代徽州文学复古思潮的盛衰消长鲜明地折射出时代文艺思潮的演变与转向轨迹,在区域文化史和明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明代徽州人,曾任兵部左侍郎的汪道昆,急流勇退,闲居林下,著《太函集》传世。安徽黄山书社于2004年版行。《太函集》对于徽学研究和明代经济史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而且对明代中后期官场腐败状况,针砣时弊,秉笔直书,抒发己见,诚心直道,毫不客气。道昆心语,深究细辨,蕴意无穷,今朝乃能印证。苟洞。狗眼看“明”事。洞悉今世情。天都草民摘天都外臣之良言,共赏品味。  相似文献   
3.
潘志义,笔名苟洞,号天都草民,立垚斋主人。1952年生,高小毕业。务过农,牧过蜂,站过三尺柜台,自小叛逆,不徇俗流,外圆内方,立意不改,秉直忠肠.  相似文献   
4.
丰吉先生是新安晚报著名记者,见闻广搏,学识丰富。与苟洞先生相识后,对《金瓶梅》作者之考证发生浓厚兴趣,遂悉心研究,殊为难得。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书中描写的斗“叶子”,是万历时期兴起的一种博戏方式,该博戏始于昆山,发展在徽州。明代万历间版行的二部“叶子”游戏规则的著作均出自徽州人汪道昆,潘之恒之手。“叶子”起初只有40张牌,汪道昆把它演变成48张牌,每门多了2叶。插入的8张牌深含蕴意,通过对“叶子”的演变发展,一可能界定《金瓶梅》的成书时间;二可以从西门庆对货币流通思想意识的探讨来证明《金瓶梅》作者对金钱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作者是一个谜,现代史学家吴晗先生在《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一文中认为:“假使我们可以把他牵就为王世贞,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不能把他归结到曾著有杂剧几种,和托名天都外臣编有《水浒传》的汪道昆。”  相似文献   
7.
受胡令毅先生的启发,笔者认为《金瓶梅》的作者是徐渭,西门庆的原型是徐渭的幕主胡宗宪.虽然我们与徽州潘志义先生提出的《金瓶梅》作者为汪道昆,西门庆原型是吴天行的观点完全不同,却均认为《金瓶梅》故事的背景地点就在古徽州,或更确切地说,主要在歙县.笔者为了考证这一问题,曾两次赴徽州考察,终于有所收获,下面试从七个方面作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汪道昆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微州地区的文坛领袖,其诗论值得探究。他虽受“七子派”影响,但其诗论颇有自己的特色,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后之视令,亦今之视古”、“师古即师心也”、“文由心生”、好诗“上不在台阁,下不在山林”。汪道昆以富有特色的诗论在明代诗坛有一席之地,同时又以其丰富的诗歌创作实践丰富了新安诗群。  相似文献   
9.
《兰陵笑笑生考》以史实证明徽州在五代的时候,萧祯占据江南,曾经使用过“兰陵”郡号,破除了金学界自古以来只有“北兰陵”和“南兰陵”的纷争,这是一个新的发现,为《金瓶梅》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金瓶梅》作者署的是真地名假字号,“笑笑生”就是为《水浒传》作序的託名天都外臣的汪道昆。从《水浒传》与《金瓶梅》的文化内涵及创作技巧的传承、政治态度在书里的反映来分析,《金瓶梅》作者是“嘉靖间大名士”,万历初就急流勇退闲居家乡的史称“南北两司马”的汪道昆汪道昆有丰富的官场阅历,有强烈的政治敏感性、有创作《金瓶梅》的文学天赋,有创作动机,而且有创作时间——作者据此认为:“兰陵笑笑生”就是徽州的汪道昆。  相似文献   
10.
汪道昆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抗倭名将。他生活于深受王学影响的徽州,与王学门人交游颇多,其诗文集《太函集》中亦多处称颂王阳明及王学门人。王学对汪道昆影响很深,其师古与师心结合的文学观念的转变、自信自负的精神、重视实用的思想、亦官亦隐的人生模式以及对侠士人格的崇拜等方面都可以看到王学作用其身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