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之锡治河     
清初河患异常严重,清承明制设立河道总督。朱之锡是清代第二任河道总督,他在任期间提出了具体的治河措施并加以实施,使河患得以减轻。朱之锡为治河鞠躬尽瘁,病死于任上,因此,深受沿河百姓爱戴,死后被沿河百姓称为河神。  相似文献   
2.
河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为了提高管理及合理使用水利资源,根据河道部门具体要求,借助新的建模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出一种基于UML的河道信息系统开发模型,并阐述系统开发全过程,提高系统开发效率,有效地提高河道管理.  相似文献   
3.
正现如今,北京谈雨色变,但这事是古人的老生常谈。从水文研究者的结论中可以看出,北京历史上的水灾很多,"7·21"的洪水跟北京城历史上的水灾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清朝北京减发大水的时候,洪水淹了城门,9个城门都打不开。家家户户都被淹,房屋倒塌。雨停了很多天,很多地方的积水还有好几尺深。"最严重的时候,北京城内高处的地方都淹了好几尺,连紫禁城的城墙都坍塌过多次。  相似文献   
4.
正迷人的曲线曲流,又称河曲、蛇曲河,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曲流分为自由曲流和深切曲流,是河流最为优雅和柔美的形态。这种河流主要受地形条件的控制,自由曲流往往出现在地形的开阔区域,而深切曲流往往是在自由曲流的基础上,经地壳抬升,河流迅速下切而形成。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四川省地形复杂多变,河流的主要形态以峡谷激流为主,但在主要河流的源头区域具备自由曲流的地形条件,而在四川盆地丘陵地区则发育深  相似文献   
5.
6.
李晓芬  陈小奎  李洪远 《城市》2007,(10):41-44
自20世纪50年代,城市水域空间的规划与改造就成为国内外城市景观规划和生态建设的一个热点.与传统的以单一水域治理为目的的河道规划不同,现代城市水域空间规划强调以生态理论为依据,将水体、堤岸、湿地、植被等诸多要素统筹考虑,进行防洪蓄水、生态恢复、休闲娱乐、经济开发等综合规划.近几年,在国内多个城市,以河道改造为主的城市滨水区开发,成为城市景观设计和生态规划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作为具有城乡河道管理职能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上有新思路、新举措,着眼于"村容整洁"建设,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河流周边环境整治等实际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力度,努力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2007年以来,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南京长江河道管理处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在服务企业,服务沿江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全员的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范围变广,企业满意度提升等方面,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管理和执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受利益驱动沿河群众在漳河河道内非法采砂活动屡禁不止,特别是临漳河段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砂堆和挖坑,有的靠近险工,有的挖破河槽,使本来就是游荡的漳河过水变的更加反复无常,过水的流路每次都发生激烈的变化,漳河整治规划所修建工程正在丧失作用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6,(3):91-95
河道疏浚问题是《辛丑条约》及清末中外修订商约交涉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上海港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约开商埠,其对于中外的重要价值因河道淤塞而严重降低。1901年,在与两江总督磋商吴淞江疏浚问题之际,列强强迫清政府订立条约,明确规定对黄浦江进行疏浚。事关国家土地、朝廷主权、长江咽喉,岂敢坐视付与外人?从《辛丑条约》中的《修治上海黄浦河道局条款》到《改订修治黄浦河道条款》,清政府历经五载之交涉,终于在形式上取得修浚浦江的主权。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反映清末步履维艰的时局,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晚清政府维护国权的意识,是中国摆脱不平等条约束缚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