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156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6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330篇
社会学   71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藏台湾少数民族文物约 4 0 0余件 ,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目前 ,已展示了部分文物 ,还计划推出有关专题展。对于研究者 ,也将提供图片或展示实物等服务 ,以期充分发掘和利用其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刑法对文物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对妨害文物管理罪、走私文物出口罪、盗窃文物和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的规定上。纵观刑法对文物保护的规定,在体系、罪名、法定刑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针对我国刑法对文物保护的不足,建议调整妨害文物管理罪的结构,增加过失损毁名胜古迹罪,将过失损毁文物罪改为过失损毁珍贵文物罪,修改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和故意损毁文物罪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1949年为界,分两大部分叙述了迄今为止大约100年来中国对文物建筑与历史地段的保护。总结出1949年后中国近代文物建筑保护思想观念的演变特征,即前期以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保护观念为主,80年代以来发展为逐渐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4.
注重敦煌学的学术背景与学术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重新面世已经108年.近百年来,随着藏经洞古代文献、文物的流散而兴起的"世界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已成为得到国际学术界普遍承认的"显学".但是,敦煌学是否是一门真正经得起严格科学界定的独立学科,国内学界一直有不同的认识.对此,我曾经在<对敦煌学百年回顾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一文中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弄清该学科的构建与其学术背景、学术渊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层文物工作是国家文物保护与安全管理的第一线,也是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也日渐提高.然而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朝晖 《南方论刊》2012,(5):96-97,106
民俗文物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生活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存和精神文化的物化遗存。近20多年来,由于受现代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民俗文化迅速裂变,导致大部分传统民间工艺水平下降,有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抢救征集民俗文物工作刻不容缓。文物主管部门及博物馆应强化抢救保护民俗文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措施,使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工作合理持续地有效开展。本文结合茂名市博物馆的工作实际,分析论述了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7.
不可移动文物是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认定是后续实施保护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认定就没有保护。在现有立法对不可移动文物采取分类列举的基础上来看,目前实践中存在着不可移动文物认定标准不明确,认定程序不完善,以及认定与登记、登录等环节衔接不畅,认定部门与其他部门缺少联动等诸问题。为此,应明确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标准,完善认定程序,实现信息共享,健全登录制度。  相似文献   
8.
柳哲 《成才与就业》2014,(12):20-20
正沈从文(1902年~1988年)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文物研究学家,他创作的文学代表作有《边城》《长河》等。1946年抗战胜利后,沈从文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也许很多人不会想到,这位著名教授曾经是北大校园里的旁听生。1923年夏,沈从文由故乡湘西到北平求学。在此之前,他几乎从未接受过正规的现代学校教育,大部分学识都是自学得来。他那时的最高学历,仅仅是小学。  相似文献   
9.
《中外书摘》2014,(10):17-19
美国的讲演 1980年初,傅汉思、张充和写信邀请沈从文和张兆和来美,沈从文回信说,他自己不敢设想,倒是想过,《服饰研究》出版后得的稿酬,如足够张兆和来回路费,则让她来住一阵。2月下旬,傅汉思约同耶鲁中国小说史教授高辛勇、中国历史教授余英时、美术馆东方艺术部主任倪密,联名正式邀请沈从文讲学,信函同时寄给中国社科院。沈从文3月底回信表示愿意前往,但社科院没有回音。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对红山文化的推广是文化民生工作的要求。2011年度内蒙古规划办合作项目“红山文化英文翻译理论研究与再实践”的工作中一部分是红山文化的文物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本文对红山文化文物翻译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了辽宁省博物馆和科学出版社的《玉器时代》中文物的英译版本,分析了两个权威单位翻译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