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初步讨论了河南浚县方言中的体貌(aspect)系统,认为浚县方言中的体貌系统与北京话中的体貌系统并不完全一样.并把各家对汉语中体貌系统的理解做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诗经>"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傅道彬先生引用史念海的观点,认为顿丘是在浚县东北方的屯子、蒋村一带,实则有误.根据<水经注>中的记载,应该在浚县西部20公里处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豫北浚县泥咕咕的艺术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下文化多元时期,作为传统文化重要传承工具的河南民间泥塑玩具——浚县泥咕咕,承栽着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从当地的文化生态环境入手,探讨泥咕咕的渊源、制作流程和艺术特色,是保护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人才瞭望》2014,(12):16-16
单位名称:浚县第二实验小学。原法定代表人:姚其纲。现变更为:宋杰。单位名称:浚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原住所:河南省浚县城关镇黄河路72号。现变更为:河南省浚县浚州大道东段综合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5.
浚县方言中的"在",它的语音形式、意义和用法不尽相同.据推测,"在1"可能来源于近期的共同语;"在2"在3"在4"在5"是浚县方言的固有成分,它们具有同源关系.其中"在2"是源头,"在3"在4"在5"是从"在2"发展演变而来的,形成了渐进的演变链条.浚县方言"在"的演变进程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灿平 《决策探索》2003,(4):39-39
浚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辖10个乡镇,487个行政村,总人口65.6万.全县有公立医疗单位16个、职工1344人,开放病床995张,有村卫生所487个、乡村医生1170人,形成了以县医院、中医院为医疗中心,防疫站、妇幼保健院为防保中心,县卫校为教育培训基地,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育于一体的县、乡、村3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  相似文献   
7.
浚县自明清以来,以碧霞元君信仰为基础创建了规模宏大的行宫,并逐步发展为辐射晋、冀、鲁、豫等地区的碧霞元君区域性信仰中心,最终形成了享有盛誉的华北第一古庙会——浚县正月庙会。中原腹地独特因素和民间信仰基础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浚县正月庙会灵异累累、规模宏大、香社众多、世代传承等基本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薛瑞泽 《殷都学刊》2012,33(4):44-46
浚县大伾山具有开凿大石佛的自然条件,而十六国时期黄河流域的动荡环境为佛教的流行创造了条件,以佛图澄为代表的异域僧人进入中原后,引起石勒等后赵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特别是后赵占领浚县后,利用所开凿的大石佛来实现中原地区思想统一的目的更体现了佛教的作用.作为一个孤立的现象如果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可以看出大石佛开凿也起到了群体效应的作用,使黄河流域相关的佛教造像迅速普及开来.  相似文献   
9.
中原地区是我国庙会文化的代表性地区。庙会文化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浚县正月古庙会是中原古庙会的典型代表。庙会以道教和民间信仰为基础生成庙会物质空间,在民众的参与下演化为艺术空间。民众在庙会活动中进行艺术与商贸的活动,形成区域性的文化行为有助于人们增强文化的自信心,加强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羁绊。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对于我们浚县来讲,认真落实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四新"要求,大力推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