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在1688—1815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由一个一般的民族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强国、海上霸主、殖民帝国,究其原因,海军与海权对英国这一阶段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英国历届政府坚持把赢得制海权作为战略目标,把海权与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三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成为英帝国强大、繁荣的重要基石,也是英国在同西班牙、荷兰、法国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国实行面向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南海承载着中国崛起重大的经济发展和地缘安全战略利益。相应地,南海问题正成为中国崛起外部压力的作用点。突出表现在南海被多方长期瓜分占有,使中国收回南海主权的时间日益紧迫,中国崛起带来的地缘性“震荡效应”及中美之间结构性矛盾的上升,中国正陷于东盟联合制华以及美国“再平衡”战略对中国遏制的合围之中。针对此现状,中国应从和平崛起的大战略出发,加强中美战略沟通,继续推行睦邻友好的东南亚外交政策,同时还应大力提升国家的综合性海洋能力。  相似文献   
3.
凭借全球军事投射能力,美国能在中国难以掌控的国际能源咽喉要道影响中国海外能源供应。限于自身实力,中国在近期内奉行搭便车战略是潜在的政策选择,但难免会受制于人。中美两国的竞争关系,以及两国在海洋领域矛盾的凸显,决定了中国在中长期时段必须采取自助战略,发展本国的海上力量。对此,中国在推进陆上油气通道建设的同时,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制定相应的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发展一支能执行多种任务的蓝水海军;提高海上公共产品的供应能力;加强对国际海洋法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发展本国的海运能力和造船工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地缘政治学的三种研究路径:地理要素、权力政治、战略分析。针对1868年明治维新至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这段时期,日本的海权崛起为何逐渐走向失控这个议题,提出的自变量解释是体系变革,它涵盖权力结构、地理因素与攻防平衡交互影响等;国家的战略塑造能力是中介变量,包括:战略对手的塑造、国内共识的形成、地缘学说的吸收和运用、联盟战略构成等。结合海军与陆军部门的竞争关系、国内政治与外部战略环境的交互影响、地理与历史的基础性作用、对马汉、豪斯浩弗等地缘学者的历史影响考察,以及近代日本先后针对中国、俄国(苏联)和美国进行的战略调整优劣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结论:国家的海权发展应有大战略思维,片面追求军国主义和穷兵黩武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初年开始,列强觊觎中国沿海渔业资源,在中国近海侵渔,侵害了中国领海渔业权,这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关注。在反对外人侵渔的过程中,清末中国社会催生了领海渔业权意识。当时日本对华侵渔最明显,引起中国朝野抗议。除日本对华侵渔外,德国亦在胶州湾租借地开设渔业公司。这引起了部分中国人的警觉。为抵制外人侵渔,在张謇等人倡导下,清末中国社会兴起创办新式渔业公司的热潮。这对中国领海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促使部分官员形成比较明确的领海渔业权观念。之后不久,张謇等人又在商部积极支持下参加了意大利米兰渔业赛会,试图向世界展示中国渔业界自保利权、维护海权的形象。尽管未能真正有效维护海权,但当时中国社会维护渔业权的努力仍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6.
赵海滨 《社科纵横》2014,(11):162-165
海权问题是一个应被国民广泛认识、了解的涉及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了解大学生对海权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尤其是观察大学生对黄岩岛事件、钓鱼岛争端所思所想,可以透视中国高等院校海权意识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对于有效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鉴于此,我们对北京市大学生的海权意识做了一次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7.
海洋人类学对渔业社区的生计方式、社会组织结构等问题有着传统的学科关照.然而,在全球化脉络和现代化进程之下,海洋生态、海洋社会以及人海关系被置于巨大的社会变迁中,并呈现出愈加复杂的趋向.通过系统梳理西方海洋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海洋人类学研究正在发生从“渔业社区”到以产权和管辖权为核心的“海权问题”的话题转向.  相似文献   
8.
近代是中美两国开展海权实践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由于受到各自文化传统和历史现实的影响,两国海权实践走过了不同道路,形成了迥异的风格,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比较研究,从中揭示两国近代海权实践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为新形势下海洋战略的发展创新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实践中,孙中山对祖国的海洋有浓厚的感情,对海权问题有着独到的建树。孙中山的海权观主要包括:"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维护国家主权包括领海主权,要加强海防、建设海军;加强海港建设,发展海洋经济;"固保南海"、"控制南洋"。  相似文献   
10.
文明是地缘的产物,东西方文明观念根深蒂固的差异源于地理因素。数千年华夏文明始终作为一种整体性力量而存在,文明力量是中国的战略优势之一;过去200年,中国成功地消化了西方文明的冲击,伴随着美国衰落,中国海上进取的门户洞开,固有的国家战略也开始复活;中国应继续保持战略克制,与美协作,实施大战略回归,而西部战略通道的开拓将缔造全新的欧亚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