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甘事变善后过程中,署甘肃静宁州知州余泽春,邀好友周汉作《教民歌》讽劝下层民众,以助益地方社会秩序重建与社会经济恢复。周汉依康熙《圣谕十六条》为蓝本,针对地方社会现实,略作权益变通,以学做好人为主旨,以敦孝弟为纲,阐发崇正禁非、重农尚俭、和息睦邻等内容。歌谣语言浅显易懂,可谓左宗棠湘军集团陕甘善后政策的通俗读本。这对于从新的角度理解左宗棠农为国本与经正民兴并张的教养合一政策、整饬吏治与视民如伤相合的安邦济民政策、回汉辑睦与同我华风的兴教劝学政策,以及蕴涵其中“道、学、治统一”的湖湘经世派文化特色与左宗棠湘军集团善后措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泽南为湘军早期将领 ,内圣外王在他的身上得到了体现 ,他以理学为本 ,经世为末 ,其思想主要表现在政治、军事和教育三个方面。在政治上他提出了自己对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系列看法和要求 ;在军事上他以书生杀敌 ,善于用以静制动的策略获取胜利 ;在教育方面则以理学为尊 ,重视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3.
余玮 《老人世界》2014,(4):18-21
为什么有那么多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大人物曾经踏过这片土地?为什么从这里走出了那么多战功显赫、声名远播的名将良才?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黄埔同学为什么反目成仇,兵戎相见?抵御外辱的民族战争时,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同出一门的国共黄埔将帅站在了同一堑壕,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沿着黄埔军校旧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寻找着黄埔军校的史迹,回眸黄埔群英的传奇,试图解开一个个掩藏在历史风云背后的真相。此时,耳边仿佛传来了当年黄埔生的朗朗书声和军事操练声。  相似文献   
4.
郭嵩焘,湘军地主阶级军事、政治和意识形态集团创业者群体的核心成员,该集团意识形态的代言人。湘军集团意识形态的特点是自由化。它的创业者们战胜太平军后,跃居当权派主流地位,并形成一个抗礼清廷的政治实体,同时推动了地主阶级全面自由化的进程,也启动了与现代化接轨的一个文化新时代的闸门。洋务运动,实际是这一政治实体的政策性行为,也是中西文化交融与较量的开端。它受到地主阶级政治权力结构中固守“夷夏大防”前现代化意识形态的非主流派别的抵制与反对,郭嵩焘遂成为众矢之的。离开湘军集团的思想与政治背景,郭嵩焘研究容易片面化  相似文献   
5.
以左宗棠为首的湘军势力在镇压西北回民起义后,为了激活西北社会的经济,对西北茶务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改良,本文以湘军任命左宗棠及其后继者对西北茶务的改革与调适,进而探讨其对西北茶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54年后的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而各位战功卓著的将军们。在授衔过程中,或为这份难得的荣誉感慨万千,或高风亮节地提出让衔,也有人为此流下了眼泪……  相似文献   
7.
《浙江统计》2011,(7):62-62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10年时间里,留下了许多将帅们本人请求让衔、降衔的佳话,甚至争衔的逸闻。在总共1614名将帅中,原籍省份人数较多的前10位,被人们称之为“十大将军省”,分别是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福建、河北、陕西。  相似文献   
8.
楚文化内涵经过湘军的审美处理,可总括为四种:敢爱敢恨的情爱文化,敬神信鬼的巫术文化,忧国忧民的政治文化,方言楚语的语言文化.其核心精神,则表现在崇尚自然、捍卫传统、刻苦勤俭、破旧立新、开拓进取等方面.与此相应,别具一格的楚文化小说的艺术特质也可概述为三个方面:第一,文本中氤氲着神秘浪漫的气息,敬畏神灵的巫医文化以及仪式信仰为神人交流提供了平台,事件在现实与虚幻中交织发展,情感在真实与虚构中共存共生;第二,为揭示人物性格命运的复杂与多变,作家善于将大量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描写穿插于不同场景;第三,多彩多姿的民间文化的叙述,打破了过于严肃的沉闷的主流话语主宰文本的僵化模式,使文本呈现轻松活泼、幽默欢快的基调,彰显民间的乐天精神.湘军楚文化小说的这些特质构成了其他地域小说难以具备的独特的“这一个”,湘军楚文化小说对现当代中国文学的贡献也由此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9.
湘军肇兴以宗法关系为身份依据,成为解读晚清社会转型的一个初始密码和历史样本。晚清社会结构的军功阶层由社会边缘进入中心、地方绅权扩张、渐进式制度博弈、满汉认同中的满蒙特权与汉族意识成为湘军体系背景下晚清社会转型的历史镜像。由此,传统的宗法“自然共同体”开始被政治利益共同体所取代,成为左右晚清政治变化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0.
正文章摘自:《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作者:郦波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版次:2012年第一版本书简介:清代曾国藩不仅精通为官之道,又是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在治家、治军、治国、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以及为人处世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以清新的文笔,故事化的讲述方式,诙谐幽默的叙事风格,讲述了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