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87年,斐迪南·滕尼斯(以下简称滕尼斯)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社区与社会》。该书不仅奠定了他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也开创了社会学社区研究的先河,对后世社会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1912年该书再版后,在社会学界形成了广泛的社区研究热潮,芝加哥学派等一大批卓有影响的社会学派和社会学家由此起步,对社会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张巍卓 《社会》2019,39(2):214-241
作为德国社会学的两位奠基人,滕尼斯和齐美尔奠定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现代伦理生活格局。伦理世界观的分流源于他们各自对时代处境的体验以及对思想史的独特解释。从近代自然法的角度出发,滕尼斯的社会伦理的核心是重建政治社会的秩序与风尚,一切价值最终都要融入社会;与此相反,齐美尔的社会学思考从一开始就以对社会伦理的批评作为前提,他将超越社会的个体生命视作伦理的目的,对他来说,生命不仅意味着身处社会之中的个体具有饱满个性,而且从自身孕育出客观的、适用于他自己的伦理责任。从帝制时期到魏玛时期,德国社会伦理同文化伦理的分流、交织与合流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理解德国社会学史的清晰主线。  相似文献   
3.
社区重建应培养“共同体”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人们的生活共同体。按照滕尼斯的说法,“社区”被理解为在共同体里生活,共同体是持久的、真正的共同生活,它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共同体成员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是社区的最本质的特征。我们不妨把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称为“共同体”精神。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群主义成为当代社会和政治哲学的主要思想流派之一,我们有必要对社群这个概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本文首先对滕尼斯和贝尔的社群概念进行比较和分析,然后指出造成两者主要差异的原因在于历史学术背景以及两人对概念建构的不同观点,并期望这种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加谨慎和细致的进行对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韩全永 《社区》2004,(19):37-37
北京亚运村的一位读者来信问:我们受有关方面委托,要做一个社区研究的课题。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最早进行社区研究的是德国人滕尼斯,不知道在滕尼斯以前有没有人研究过社区,能否提供一些情况,以便我们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使用了共同体和社会这两个概念对工业化以来的社会变迁进行了阐释。认为共同体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由本质意志决定的一种人类共同生活的形式,而社会则是一种有目的的机械形成的、由选择意志决定的另一种人类共同的生活形式。这种两分法的思想对对后来的社会学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代表作《公社与社会》和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的代表作《论社会分工》中的观点进行比较 ,分析了两者观点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滕尼斯提出的“共同体”和“社会”两对概念与涂尔干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相似,都是作为描述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形态的理想类型。但是两位社会学大师看待这相似范畴时观点相左,主要是因为两者分析视角不同,由此看出其在学术旨趣上的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9.
张巍卓 《社会》2016,36(2):99-122
在早期的1880/1881年手稿《共同体与社会--文化哲学的原理》中,滕尼斯奠定了一门经验的文化科学及其未来理论体系的基础。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考察,本文揭示了滕尼斯的“文化科学”内含的三个辩证运动着的维度:(1)洞察经验事实;(2)在对事实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生活理想;(3)寻求在经验中实现理想。对滕尼斯来说,“文化科学”的奠基工作同他对德国现实命运的关切紧密联系,面对抽象个人主义与国家专制主义的双重困境,滕尼斯产生了重塑伦理生活的理想。通过“文化科学”对人性的重新解读,他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共同体”的生活模式。在1887年出版的第一版《共同体与社会》里,滕尼斯将历史的维度加入“文化科学”之中,继承并发展了1880/1881年手稿的基本问题。本文尝试指出,考察滕尼斯所奠基的文化科学传统,对于反思当今的社会科学研究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滕尼斯提出的"共同体"和"社会"两对概念与涂尔干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相似,都是作为描述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形态的理想类型.但是两位社会学大师看待这相似范畴时观点相左,主要是因为两者分析视角不同,由此看出其在学术旨趣上的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