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萧红的一生,漂泊是她无法逃脱的命运,漂泊感也就成了她终生化解不开的情结.由此产生的漂泊意识浸润在她众多的作品中,成为她表现生活的独特视角,因而成就了萧红小说在女性文学史乃至现代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恒久的艺术魅力.究其形成的原因,又是与萧红童年的生活环境、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民族危机紧密相关.本文就是从以上三个方面具体阐释漂泊意识与萧红小说创作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祖莹 《女性天地》2006,(6):16-17
当你走近漂泊异乡的打工族,问他们心中什么最珍贵,他们大都会说乡情最珍贵。是啊,出门在外,一句温暖的乡音足以让人感动得流泪。可谁曾想到,在这个财富英雄迭出的激荡年代,一个普通的打工妹竟能让乡音变成财富,并且由此改变了命运!“方言播音员”解乡愁1997年,陆小萍中专毕业后  相似文献   
3.
余玮 《社区》2002,(3):45-47
年近七旬的老夫妇用自己一生的积蓄买了两套房子,也买来了无穷的烦恼与灾难。为了这房子,他们在外漂泊了7年,上访写信,东奔西走,几乎将北京城的有关部门找了个遍,也与开发商打了5场官司,他们坚信理在自己这一边……  相似文献   
4.
作者老虎和有的评论者都强调长篇小说<漂泊的屋顶>最大的突破点在于直面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农村户籍的生活与情感的真实状况.但从对作品中李大谟的细读分析可见,作家的创作意图与创作的文本之间有缝隙,这不仅让我们看到在塑造李大谟时作家既想表现自己,又要掩饰真实的自己的内心矛盾和局促,也使我们感到弱势群体要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所面临的沉重与无奈.  相似文献   
5.
去年,儿子驾车,与我一起去了一趟闽北山区,看望我最感恩、最难以忘怀的房东老奶奶。我是江西省核工业地质队的职工家属,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跟随在当时华东六〇八队下属分队工作的爱人四处漂泊,八方安家,辗转赣闽两省多地,在城镇和山村租房住。  相似文献   
6.
熊健美 《阴山学刊》2009,22(3):32-34,112
清末苏州诗人江浞遭逢离乱,半生辗转闽浙苏三地,生命历程与行旅密切联系,毕生心力凝结为《伏敔堂诗录》,诗集中行旅诗歌占百分之四十之多,这些诗歌记行述闻见,以漂泊回归为内核,辐射出孤独、深愁、思乡、回归四类情感主线,于山程水景中抒写出一颗乱世愁郁的心魂。  相似文献   
7.
乡土移民小说是指那些“专门关注漂流进城市的广大民工生活的新的文学样式”。乡土移民小说描写的是乡土大地一颗颗执拗朴实的心灵个体或主动或无奈地告别乡土走向城市的不同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居无定所价值丢失造成的肉身和灵魂的孤独漂泊。这类小说的苦难意识非常突出,并且独具特色。它的出现一方面与社会公众期待视野有关,另一方面从这些移民叙事中看到了久违的现实主义精神,但遗憾的是,很多小说都停留在对农民生存苦难的自然主义的揭示,丧失了人性批判的创作立场,体现了当今消费社会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8.
牛竞凡 《兰州学刊》2006,(4):63-64,144
作为法兰西学院40位“不朽者”之一的华裔学者、作家程抱一(Franois Cheng),不仅是中西方文化的“摆渡人”,更是文学和艺术领域里活跃的创造者。他的诗歌、小说、书法创作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创作手法深入人心。本文从他的长篇小说《天一言》的文本分析入手,试图从多个角度剖析小说的主题,指出特殊生活经历与生命感悟对其创作构成的决定性影响;作者在小说创作中,还自觉借鉴了很多西方小说的观念与手法,充分体现了文学创作的世界性与多元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旅游"观念及其民族文化心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来生 《社会科学》2003,(12):114-120
中国古代的“旅游”一词 ,常有着一种游离故土的感伤甚至哀愁。这在字义上是由于与“旅”的搭配使“旅游”有了漂泊乡愁。而从民族文化的深度探析 ,在农耕经济和宗法制度下 ,中国人特别重视乡土观念和血亲关系 ,一旦“失其本居” (旅 )而游于外 ,便难免有思乡之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旅游文化观念才逐渐改变。商业经济萌动与旅游观念更新带来了明朝中后期的旅游热 ,对该旅游热的出现及其文化背景加以分析 ,可以更好地印证古代特定经济背景和思想观念对中国古代旅游文化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客寓意识与唐代文学的漂泊母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晚唐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客居和旅寓已经成为中下层文人的一种生活常态,长期的旅行和漂泊,使他们形成了强烈的客寓意识,这种意识丰富了他们的文学表现,深化了唐代文学的漂泊母题。正是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使得唐人创造出的记述行旅的诗歌既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也有着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