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1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今天,我校四年级要举行气火箭比赛。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赛前,同学们通过科学老师的讲解和指导,对气火箭的制作过程、运行原理、比赛规则都有了详尽的了解。很快,比赛开始了。瞧,四(3)班的王显一脸得意地把他的气火箭放在了发射器上,那神情像是说:“你们都靠边吧,我的气火箭才是最棒的!”同学们都把眼瞪得大大的,就等着他的气火箭飞起的那一刻。  相似文献   
2.
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改进型”火箭发射成功。12月15日夜,嫦娥三号探测器在精准发射、奔月飞行、绕月探测、月面软着陆、着陆器就位探测、玉兔月球车漫步虹湾、互拍成像后,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  相似文献   
3.
《科学咨询》2008,(9):F0003-F0003
历时4天的高交会吸引了20.8万人次参加展会,展会举办的高新技术综合展等品牌展览,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企业家,投资机构。专业观众及市民,显示了高交会促进东西部合作的平台作用和服务民生科技的功能。全场1500多个展台各出奇招吸引参观者的眼球。不少市民抱着火箭模型合影,跟机器人下棋,争相领取各屡台免费发送的科技产品宣传资料——在市民眼中,高交会展场俨然成了一座巨大的科普馆,高交会成为市民的科普盛会。  相似文献   
4.
治理违规"火箭提拔"行为,必须实行打防并举。一方面,要通过强制的信息公开和过程透明来打破"黑箱";另一方面,对于明显违反规定的"破格提拔"行为,要追究组织部门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儆效  相似文献   
5.
火箭,是当今最有效的航天发射工具,它可把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发射上天,送入预定轨道。火箭也用于军事,成为尖端的远程射杀武器。火箭同样是海上的有效救生工具,救活过不少海上遇险者,在航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6.
李骞 《老友》2008,(2):24-24
嫦娥一号奔明月,鹊起西昌喜事连。火箭长征威力猛,天书破译集群贤。探微宇宙环球仰,折桂蟾宫举世欢。不老长生王母药,千年姐妹享团圆。“嫦娥一号”顺利奔月喜赋@李骞~~  相似文献   
7.
高歌 《决策探索》2007,(21):19-25
资本的力量 纵观新世纪以来中国富豪榜,不禁惊诧于上榜富豪财富数字火箭般的蹿升. 2001年,福布斯榜首富的财富为83亿人民币,而2007年首富的财富是163亿美元.短短六年时间,增加了十几倍.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燃烧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一种不正常的工作状态,这种不稳定燃烧可使燃烧室压强振荡的振幅达到相当大的量级,使发动机产生强烈的振动,可能使燃烧室壳体或推进剂装药受到破坏,从而引起发动机爆炸.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 SY S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进行了模态分析,并获得了对其强度和性能影响强烈的频率,此结果对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动力学特性及不稳定燃烧进行了理论分析、预测和防止压强发生振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佬牛根生     
<正>“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这是牛根生获得中央电视台200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时的颁奖词。那时,牛根生创立的蒙牛才五岁。在之后的五年间,蒙牛的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0.37亿元飙升至2003年的40.7亿元,年平均发展速度高达323%!至于蒙牛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则以火箭的速度由起步时的第1116位升至第2位。蒙牛创造了在最初的1000余天里平均每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  相似文献   
10.
李世鹏 《人文杂志》2022,(1):117-129
随着近代科学知识的传播,月亮逐渐从传统的神秘存在转换为天文学意义上的“月球”。在近代中国,对于月球的探寻从来没有停息过。自1920年代始,在华英文报刊开始对美国等国家研究火箭进行报道,现代的火箭旅月知识逐渐传入中国。此后的二十多年,中文报刊上关于乘坐火箭旅月的讨论越来越多,人们对于火箭探月的过程、困难等都有了新的认知。近代中国人虽然只是探月知识的接受者、火箭实验的旁观者,但相关知识的获取与认同,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却是不容忽视的历程,具有无法割断的历史延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