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缩写就是做“压缩饼干”,即把你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通过删繁就简、削枝去叶,用简略的语言扼要地写下来。要缩写好一篇文章,首先是熟读原文,了解文章写什么内容,并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然后列出与原文相符的缩写提纲;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究熟读古文对积累知识、提高写作、培养审美、提升思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唐柯三先生(188-1950年)原名唐仰槐,以字行,山东邹县(今邹城市)邢村人,回族,出生在一个笃信伊斯兰教的仕宦家庭。祖父唐传猷,清末曾任吏部员外郎,以书法见誉,有《松鹤堂临本》行世。父亲唐承烈,官至陕西按察使,正三品,在清末以政绩显达。唐承烈在四川任官时,曾奉命就四川内河航运事与英国领事谈判,并成功地迫使英人就范,表现了不受外侮的民族气节。受家风影响,唐柯三自幼熟读儒家诗书,宗教观念和民族意识比较浓厚,特别是在他父亲影响下很早就树立了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他毕业于清末的京师大学堂,为清附贡生。民国初年服膺三民主义,任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之  相似文献   
4.
诵读法是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书声琅琅,“口舌成疮”.反映了古人读书的认真,刻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操千曲然后知音,观千剑然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古人早就懂得多读熟读的意义.也道出了诵读文章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语言浅显,结构明晰。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用点拨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就能掌握此文的内容和结构。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道出积累在作文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所以我在研究作文教学的时候,不仅引导学生积累生活,还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了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积累观点等一系列的活动。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实施了成功作文的:写前积累策略,写中仿写与渐进策略、写后成功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删除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淡化一些僵死的语法、文学常识的传授,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诵读、博览、作文,三者都是以语言积累为轴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一定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便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武侠与足球     
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意思是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的语言规律,从而自己也就会写诗了。诗歌如此,散文也不例外,博览勤读对提高写作能力无疑有着极大的裨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从审美体验论的角度分析了宋代美学家朱熹美学的体验论思想,认识到:他的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转折点,它既是中国先秦以来“道体论”美学的终结,也是宋代以后“体道论”美学的开始。通过对朱熹审美阅读理论的探索,论述了朱熹主张审美体验论的思想,具体表现为: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客体在强度上要反复玩味、沉潜涵泳,在深度上得到“通身在水”“透内皆湿”的程度,方可感知和体验美的存在。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艺术鉴赏和审美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对"熟读"与"细读"这两个没有"事实联系"的中西异质文化概念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熟读"同时作为文学创作范畴和文学批评范畴而"细读"只作为文学批评范畴,两者都要求对文本进行多次反复地阅读,但深层涵义有别.通过比较,可以见出各自的民族特色,同时前人的理论可以对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文学批评的反"熟读"现象起到疗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