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4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60篇
管理学   549篇
劳动科学   70篇
民族学   307篇
人才学   186篇
人口学   210篇
丛书文集   1656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666篇
综合类   5868篇
社会学   4117篇
统计学   10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1015篇
  2013年   776篇
  2012年   985篇
  2011年   1249篇
  2010年   1398篇
  2009年   1039篇
  2008年   1575篇
  2007年   930篇
  2006年   731篇
  2005年   596篇
  2004年   586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路易丝·文奇的著作全面地阐述了从奥维德时代到19世纪初那耳客索斯形象的多重意义,重点分析了神话故事的原型意义及相关联的三个母题:影像母题、错觉(或幻觉)母题和认知母题。认为自12世纪该主题即被确立,此后几个世纪里影像和错觉(或幻觉)母题得到强化。那耳客索斯形象是骄傲的傻瓜,他被虚假的快乐和表象所欺骗,而认知母题几乎被忽略。14世纪的新阐释,那耳客索斯则成为善于遗忘的男人; 15世纪则成为关注美的物质形态的男人; 17世纪强调这一形象的情色和感性元素; 18世纪讨论了两种自恋的区别,一种指向自我认知和对人性的认识,另一种是导致贫乏无知。该著还提出了关于"历史"主题的概念,以及关于题材史作为文学研究方法价值的问题。但该著并未揭示"那耳客索斯"母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1我从小就喜欢把自己的每一点成绩第一时间分享给爸妈。跟朱宇结婚后,家的范围扩大了,我报喜的圈子也随之变大,有好消息也爱说给婆婆听。一天,公司给表现出色的员工加薪,我很荣幸位列其中。晚上去婆婆家吃饭,我去厨房帮她打下手,当然不忘告诉她我加薪的好消息。  相似文献   
3.
卡门  唐涛 《伴侣(A版)》2015,(6):44-45

  萧语然说不清为什么会爱上宋正阳,但她知道每天都会出现在自己诗集中的人必定跟爱情有关。
  毕业聚会进行到了凌晨,像萧语然这样的眼镜妹书呆子肯定不会有艳遇或者酒后乱性什么的。当然,作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妙龄女子,萧语然还是心怀那么点期待的,比如碰巧遇到宋正阳,最好是遇到醉酒的宋正阳。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社会排斥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城市社会中教育婚姻匹配的变迁如何影响家庭收入差距。结果发现,在市场转型和高等教育扩张的背景下,随着教育收益率的不断上升以及人们对于婚姻经济理性的认同提高,一方面,高等受教育层级在择偶偏好上的对外排斥增强,与其他教育层级之间的通婚壁垒强度提升,由此导致教育同类婚向高等教育层级集聚;同时,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在择偶上受到其他教育层级的排斥程度亦有增强。另一方面,教育婚姻匹配与收入婚姻匹配之间的关联性不断提高,在受高等教育扩张影响的世代中已几近完全相同。在此条件下,教育婚姻匹配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家庭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她在小城的一家公司上班,美丽高傲的她,年龄已经奔三还没有找到如意的对象,任父母四处张罗,她并不着急,总觉得爱情就在一个不经意的地方等着,走着走着就遇到了.果然,在她31岁的时候,与他邂逅,两人进入恋爱轨道. 爱情就是这样奇妙,不是什么高富帅的他,只是一家企业的司机,但却俘虏了她的心.他比自己小3岁,棱角分明的脸庞透着成熟的男人味,高超的厨艺让她舌尖的每一颗味蕾都兴奋,体贴入微的照顾更让她觉得找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她和他沉浸在热恋中,并憧憬着那个浪漫婚礼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老了》写于1991年4月,彼时作者的生理年龄与诗中感悟分别处于跨度相距较远的不同生命时段,由此在形成诗歌内在张力的同时,也使阅读必须面对在“四月”与“衰老”之间存在的强烈反差,问题由此被提出。对这种反差的成因分析是从文本的抒情节奏、抒情肌理以及价值立场与生命观等方面的异质特征切入,解读其在诗歌渊源上与博尔赫斯、聂鲁达等世界诗人之间的互文关系,进而追溯至作者西川所代表的“知识分子写作”对阅读经验的习惯性倚重。  相似文献   
7.
结婚要两个人都在场,可他却一个人就把婚给离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杨瑞雪的儿子得了重病,需要到北京进行医治。出发前,杨瑞雪准备先给在北京工作的老公陈启明打个电话,希望他能来接站,可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杨瑞雪以为他可能在忙,就没再联系,而是独自带着儿子进京看病。一到北京,杨瑞雪就带着儿子去医院挂号。正排队时,杨瑞雪无意间看见一个男人挽着个年轻女人走了过去,她不确定地喊了声:"陈启明?"那个男人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寄语21世纪外国文学依然用艺术方式追寻与审视历史进程、表达思想,其中美学和政治争论的中心常常又是语言跟世界的关系。作家们大都在感悟人类文明智慧的同时,对这一文明本身又抱有矛盾的态度,或加以正面表现,或加以拒斥反省。由于身处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他们在叙事视角、审美追求、呈现方式和行文品格上又各有千秋,但都不同程度地积极回应、参与或批判全球化进程,并在对20世纪文学传统的继承中展现人类新的自我与心路历程。作家们通过绘制、窥  相似文献   
9.
10.
发展是反贫困的主题。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必须用加快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