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王弼的《周易略例》及“述易之大衍”等易学研究成果分析,立论以为王弼之《周易》研究的旨趣、方法,尤其是他所完成的在“在人的自觉”背景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沟通、对话等是构成晋朝间山水诗勃兴的哲学基础,或云为晋宋间山水诗的勃兴提供了审美的旨趣与方法。由此展开了对《文心雕龙》之命题“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
对民谣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知识考古和历史还原,在民谣史料的发掘与解读的基础上,分析民谣的谶示功能,揭示民谣与古老的占传统之间的相通性,并进一步追索出谣谶与占传统共有的文化原型,乃是对神圣言说,即"神谕"的敬畏心理。  相似文献   
3.
《彖》解释卦辞的方法除了卦象、卦德、训诂、引申发挥的方法外,还采用一、二、三、四或六的象数特性来解释卦辞,由于用一、二解释卦辞的概率明显偏高,所以《彖》传作者的"主"解易的方法已很明确。这种解易方法最早发端于《周易》辞中同一个卦反复用同一句型来申明主题的思想,当然同一时期其他《传》文对它的的影响也很明显。西汉京房最早用卦主注经,是《彖》传主解易方法的直接继承者,之后郑玄、王弼、朱熹、李光地等学者相继继承此种解易方法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蓍草起卦过程,计算《易经》六十四卦中各出现概率、变出现概率、卦间转化概率.研究结果表明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出现概率分别为18.76%、6.25%、31.24%、43.75%.阴和阳出现概率相等,各为50%;老阳出现概率是老阴出现概率的3倍.卦中无变概率为17.80%,从一个变到六个变概率分别为35.6%、29.66%、13.18%、3.30%、0.44%、0.02%.各卦向其他卦转化的概率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小转化概率对应一个卦,这个卦恰好是本卦的变卦.最大转化概率对应一个到六个卦.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研究易经六十四卦,可从数理角度加深对易经的理解,是易经象数派的继承与发展,亦是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结合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易学文化蔚为大观,然而易学理念并非"天书"那样不可知,这从浙商精神中就可看到其蕴含的易学理念,如明时达变、德福相倚、崇德广业、中和之道等,不仅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在现时代发扬了传统价值理念,是传统文化在现时代的转化和彰显。明时达变与审时创新汉代以来,学者们普遍接受了"易"之三义说,即变易、不易、简易。更有学者如北宋的胡瑗等,坚持"易"乃变易之义,非不易、简易之义(〈宋〉胡瑗《周易口义》,吉  相似文献   
6.
《易经》的产生,本源于筮法;筮法的发展,至商周之际发展基本成熟,其标志之一就是卦变的出现。考古发现中的"数字卦"的卦变现象,尽管仍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远没有后来的"大衍筮法"那样有着严整的规律性和哲学意义,但它毕竟以一种直接的方式催生了""的概念,引起了人们对变的注意。周人对《易》卦增益六的过程,既是一个熔铸新思想于易卦的过程,更是《易》卦筮法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易之两是先秦文论的思想场域和言说框架.在两之间,先秦诗哲安放着各自的"道"与"文":《周易》"况之太极"的象喻、直觉和整体言说,老庄"人法自然"的诗性之思和诗性之方,孔孟"天何言哉"的人伦体悟和人文寄托.  相似文献   
8.
五行与易虽然早已融合而成五行易学,但是,关于两者的结合还存在一些学术疑问。五行易学在西汉京房的著作里已初具形态,后经东汉的郑玄而完成基本理论体系。在京房之后,多种形式的“五行易学”发展较快,但其中真正严格意义上的五行解易者并不多。五行易学使五行与易两种理论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