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焯是明代成化至嘉靖时期佛山人,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作为南海士大夫集团成员之一。对佛山的宗族、政治和经济影响较为深远。他始终追随王阳明.崇尚理学.有不少佛山弟子。在思想史方面,梁焯对佛山的影响不可小觑。但梁焯研究进展缓慢.而且还存在不少误区。笔者希望通过家谱族谱和各种相关史料整理、考证、分析和研究.使人们能够加深对这位佛山著名历史人物的了解。梁焯的从政经历.特别是他在理学上的见解,文献资料中的记载都比较简略,需要更多的人去发掘研究。  相似文献   
2.
描述贵阳青岩八道牌坊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从宗教人类学的角度透视青岩牌坊反映的政治变局、社会空间和宗教变局,并进而分析青岩牌坊儒教教化的社会控制功能.青岩牌坊的建立标志着儒教话语对布依族班氏土司之民族宗教话语的替代,标志着国家权力对青岩地方权威的替代,标志着以汉族为主体的青岩士绅登上青岩地方社会的政治舞台;青岩牌坊在历史上发挥着宣扬"尚齿"、"守贞"、"尽孝"、"完节"等儒教观念的社会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华南地区的乡村牌坊日渐兴盛。透视四会市的村牌坊,绝大部分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资金一般由旅港同胞和宗族自筹,经济越是发达地区其建造数量越多。村牌坊不仅起到地理标识作用,而且也透视出宗族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比村规民约更重要的伦理道德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4.
济美牌坊在奉新县会埠乡招宾村潦河边上,距县城28公里,建于明万历年二十八年(公元1599年)。牌坊高12.2米,宽4.15米,为花岗石仿木结构,平面正方形,台基双层,块石平仰,四方柱方础,每面双层三栋,平顶盖斗拱承托,起脊较高,鳌吻,单面为门楼式,各构件均以榫卯眼连接,合成亭阁式,是明代石雕建筑中的瑰宝,极为罕见。牌坊四角作挑檐状,4柱上下刻满莲花瓣状图案,横梁及二、三层间柱内外刻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以及人物、花卉、禽兽和几何形穿花图案,造型精美、千姿百态。牌坊上还记载着华林胡氏叫段千古流传的佳话捐廪赈灾,架桥修路,创办华林书院等济美事实。  相似文献   
5.
薄荷片推荐: 去澳门若不到大三巴牌坊,就像到了北京不见天安门一样,不算真正到过澳门。它可以说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  相似文献   
6.
京国子监坐落于东城安定门内东侧,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按“左庙右学”的传统建筑规制建在孔庙右边,与孔庙毗邻。国子监设大门两座,第一座门为“集贤门”,第二座门为“太学门”,门内北面甬道上伫立一座七楼三洞式的琉璃牌楼。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高大秀丽,坊壁雕飞舞盘龙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慈悲宫”牌坊在南海市九江下西村翘南约慈悲宫内,始建于明代,为山字形四柱三间楼式牌坊,通高6米,牌坊柱上抬梁,大青砖饰砌斗拱模样构筑,歇山顶,琉璃瓦滴水,四柱为西樵山粗面岩石打制,牌坊柱下镶嵌石雕抱鼓石,石板上有精致的龙风浮雕,牌坊正面刻有“善应诸方”四字,字上石板饰人物砖雕,并有梅花、喜鹊、松竹、飞风、狮子等浮雕。  相似文献   
8.
张田 《北京纪事》2015,(2):108-110
牌楼是一种极富中国特色的小形建筑物,它造型优美技艺精巧,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在海外,不少华人聚集地都建有牌楼,色彩艳丽、工艺复杂、典雅大方,它代表了中国也代表了北京,因为北京是全国拥有牌楼最多的城市,一座“五牌楼”,不知引发了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牌楼又叫牌坊,它起源于汉代,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由“表”“阙”“坊门”,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样式。北京的大街小巷因有了牌楼而鲜活起来,东四、西四、东单、西单这些地方都是因牌楼得名,大牌坊胡同、小牌坊胡同也都曾立有牌坊,颐和园里的木牌楼,成贤街上的过街牌楼、国子监里的琉璃牌楼。寺庙道观、帝王园陵等许多地方还存有不少的牌楼,虽然北京城里还有这么多的牌楼,但因历史原因,那些已经消失的牌楼只能成为北京城里永久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辽河流域有许多石棚,其中营口的石棚山石棚最具代表性。石棚建造的年代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或青铜器时期,是当时的墓室(亦称“石桌坟”),是中国最早的地上建筑,是巨石文化的杰作。营口地区石棚众多,有石棚山石棚、石棚峪石棚、牌坊石棚群、三道河石棚群等等,物换星移,风吹雨蚀,大多都已坍塌破毁,惟有石棚山石棚保存最好。  相似文献   
10.
山西襄垣县城东南的郭庄村,村口曾有一石牌坊,门柱上刻着一副楹联:父子牵牛耕熟地,将军兜马过常山。上联的"父"与"附"同音,全联包含着六味中草药名。据传在唐宋时期,此村家家种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