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3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利 《理论界》2008,(11):88-89
本文对如何借助各种犯罪的信息载体,对犯罪心理痕迹进行全面心理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以为侦查人员根据作案人遗留的某些固有的、典型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迹象,分析犯罪动机,缩小侦查范围,确定侦查方向,排查嫌疑人,提供科学的依据,真正发挥犯罪心理痕迹在侦查破案中的实践效用。  相似文献   
2.
一、犯罪心理矫治概述 犯罪心理的含义,有学者给出的定义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和”。而对于犯罪心理矫治,理论界对其内涵及适用范围存在不同的理解,分为广义、狭义和准广义几种不同定义。狭义的犯罪心理矫治则指应用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的知识、方法、技术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异常者进行治疗,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解除心理矛盾,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广义的犯罪心理矫治是指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监狱里采取的各项改造措施(管理、教育、劳动、生活卫生等)对罪犯的改善作用与积极影响,它是监狱心理学及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犯罪已成为各学科所共同关注社会焦点问题,然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犯罪有着与其他大学生犯罪所共有的特征以外,在犯罪类型、犯罪原因、犯罪心理特征、预防方法等诸方面存在着自己的特殊性。本文试图通过剖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犯罪心理特征揭开少数民族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探索预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心理测试技术,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原理以及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等研究成果,通过专用测试仪器软硬件和智能化计算机系统,同时同步记录人的多项心理生物反映指标,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程度的实验心理技术。心理测试中心近20年犯罪心理测试的研究成果、以及经过直接参与办理全国各地600多起重特大疑难案件的实践、和经过对近万人实案测试图谱的评判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违法犯罪人在经历过违法犯罪事件之后的记忆违法犯罪心理痕迹是可测的。这项技术在辅助刑侦工作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但同样,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犯罪人犯罪的动机、目的、犯罪时的心理状态、以及犯罪后的态度等犯罪心理,是刑事审判中刑罚裁量时可考虑的酌定情节。对酌定情节的分析和认定直接影响到审判机关定罪量刑的准确性,而酌定情节涵盖内容尺度的把握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十分有必要对犯罪人实施犯罪时的心理(心理态度)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结果作为法官对犯罪进行定罪量刑的依据之一,以提高审判机关定罪量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快速成长、朝气蓬勃、风华正茂,但是,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此时的心理活动逐渐复杂,青少年开始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我和社会充满了困惑,且对于外部环境变化较为敏感,情绪较易起伏,容易冲动。激情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较为普遍。已有的研究,主要倾向于从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等外部环境因素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因素以及有效地预防控制手段,而较少直接探讨在青少年犯罪中情绪情感调节策略匮乏或选择不当等内部因素带来的影响。本文基于对Gross情绪调节过程模型,从情境选择、情境调节、注意分配、改变认知、反应调节整个过程,初步探讨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时机选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所谓职务犯罪心理成因,是指能够影响职务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按是否属于国家公职人员主观性认识来划分,可把职务犯罪心理成因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方面。客观因素又可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个方面。前者指国家公职人员生活和工作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行业因素等;后者指国家公职人员生活和工作所处的社会小背景,主要包括国家干部管理体制、国家公职人员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督体制以及亲朋好友的态度。主观因素具体包括国家公职人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法制意识,群众观念和对人民的感情,工作作风、生活和消费观念。一般来说,主观因素是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的必然性决定因素,客观因素则是偶然性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犯罪心理痕迹的特点及定义,阐述了犯罪心理痕迹与物质痕迹的关系及犯罪心理痕迹在现场勘查中的作用,提出了现场勘查中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的具体应用过程,旨在使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从而为认定案件性质及确定侦查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理论层面和前瞻性角度分析论述了在市场化、智能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社会发展中,论述了高校开设犯罪心理与自卫防身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同时对开设此类课程的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犯罪防控体系中,犯罪心理预防是犯罪防控的治本之策,犯罪心理预防的特殊功能与其他的防控手段相结合,是取得防控效果最大化的重要途径。针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成因进行卓有成效的防范教育,既是大学生犯罪防控长效机制的基础性建设,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校园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