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8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214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17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24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963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经由长期理性共识的积累与提炼,在森林保护方面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多元共治"法律理念,并构建出符合森林生态治理内在要求的法律制度。古今森林保护问题的表现形式虽不尽相同,但受历史传统、法律文化、森林自然特征等方面因素影响,古今森林保护法律制度在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中关于多元共治的内在逻辑要求具有相通性。清代森林保护多元共治法律制度对完善现代森林保护法律制度以及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实效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孔见 《中华魂》2015,(3):62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学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部通史,不仅以其丰富而翔实的资料,严谨而生动的语言,使之在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开创了我国优良的史学传统。司马迁开创了以记录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研究方法,他通过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的类别表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代表人物,这些人物的描述十分生动,丰富  相似文献   
3.
4.
5.
6.
柳素平 《南都学坛》2002,22(2):20-25
孔子的治史态度是严谨的、科学的 ,孟子在治史方面却过于主观化、片面化 ,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不同的修史原则 ,对待史料的不同态度 ,历史评价的不同标准。孔孟不同的历史观、身份和经历 ,是二人治史态度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金陵瞭望》2006,(1):43-43
鼓楼区档案局(馆)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依法治档,拓展档案服务领域,提升全区档案工作整体水平,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利用工作,努力为鼓楼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有效服务。全区已有10家建档单位达江苏省档案工作特级和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郭嵩焘的晚年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立望 《学术研究》2003,(8):111-116
作为支持洋务运动最早的一批人士之一,郭嵩焘一直思索着中国的根本出路。晚年的他看到洋务运动的开展,并没有使中国有多少起色,开始严厉指责洋务运动的弊端。他提出富强之本应是“人心风俗、纪纲法度”,企图从人心入手,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朝统治。郭嵩焘是程朱理学的坚定信仰者,他赞美西方,绝非想把中国变成西方,而是着眼于中国的内部弊端。在他看来,西方的制度所包含着的实质精神(如求实、便民等)与中国的圣人之教有相通之处。他通过对西方社会的赞美和对中国现状的抨击,力图重建秦汉以来失落几千年的真正的儒家圣人之治。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绵延达二千余年之久,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封建社会延续如此长久,根本上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0.
“道治文化”是指与礼治、法治文化相并列的道家政治文化,是对道家“道法自然”的政治价值观及其清静自治的政治行为方式的新概括;“道治文化”的宗旨是自然主义,其内在的机制是无为和自治,有“依道治国”和“以道治国”两种类型,二者是体与用、“道”与“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