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9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轼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直是大学、中学语文课文之必选。给学生尤其是给中学生讲古典诗词,必须句句讲清楚,不能停留在大而化之的一般欣赏上。“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中的“多情应笑我”如何去理解?历来教学中都按传统的注释:这是倒装句,亦即“应笑我多情”。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高级中学课本第二册的解释是:“应笑我多情善感”,这也是一种省力的解释,以后的课本基本沿袭此种解释。仔细推敲,此释有悖于大词人苏轼的博大情怀和词的意蕴,以及他高超的运用自如的浪漫主义写作手法。从全文立意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2.
"君子""小人"在《论语》同一章出现时,往往构成对比,"君子"行为一般为正面,而"小人"行为则往往为反面。"君子怀刑"之"刑"当释为"刑罚、法度";"小人怀惠"之"惠"当是"慧"字之假借,取"巧慧、慧黠"之义。故"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可解为:"君子思念刑法,小人思念巧慧,欲缘巧慧逃避刑法以自利。"  相似文献   
3.
李惠 《百姓生活》2011,(10):20-20
82岁时,诗人陆放翁写过一组《戏遣老怀》,一共5首,他特意写自己已是“年垂丸十时”,亦即垂垂老矣。其中有这样两联:“狂放泥酒都忘老,厚价收书不似贫”;“花前骑竹强名马,阶下埋盆便作池”。现在读来,令人心生感慨。  相似文献   
4.
女性诗歌拥有丰富的内核,在色彩表达方面有其独到之处。黑色是80年代之后女诗人善用的颜色。对比顾城等男性诗人对黑色的使用,女性诗人并不执着于哲学形而上般的思考,也不执着于怎样介入当下政治,而试图把黑色意象背景化,把黑色作为背景色。翟永明对黑色迷恋至深,以黑色为背景展现独立而骄傲的光荣;唐亚平作品中的黑色更为诡秘,但又是以复杂辩证的姿态出现,有一种"怀腹"式的母性关怀,多了些人情味。  相似文献   
5.
在《诗经》与女性有关的诗篇中,"女子善怀"是个普遍的形象。通过对《诗经》中这些文本的细致考察,分析了女子善怀的内涵,指出了女子善怀的对象,分类列举了女子善怀的表现内容,探讨了女子善怀的原因以及它对《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内敛抒情范式形成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红楼梦》的第五十一回里,薛宝琴所写的十首怀古诗,应当作诗谜来看待.文中将十首怀古诗与十二金钗正副册中的判词、"群芳开夜宴"回中的酒令、签注,以及《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相对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禹锡善于在诗中表现重大题材,或是兴亡之叹,或是对最高统治者的抨击,或是对明君贤相协力治国政局的向往。这种创作题材上的取向与他的出身、学养、士宦经历、政治地位均有密切关系。他的怀古诗在意境的刻画、气氛渲染及细节描述上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清商怨     
  相似文献   
9.
程峰 《南都学坛》2007,27(4):44-45
明清时期,怀庆府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在中原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独具特色的怀庆商帮(简称怀商)因而崛起。怀商的崛起,得益于便利的水陆交通,丰富的物产以及与山西的地缘、人缘、血缘等诸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因河海大学讲师甘德怀报考2004年度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法理学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包括甘初试成绩第一名、但复试落选等戏剧性环节)一事,而在互联网引起轩然大波。这一被称为“德怀门”“苏力招博事件”的风波,不仅反映了程序公正、实质正义的理念与现实的冲突,而且也反映了当今中国高教界(特别是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学术界(特别是学术操守)等方面已经严重暴露和隐含的突出问题,值得深入研讨。为此,本刊特此刊布甘德怀、朱苏力、邓正来、萧翰、杨支柱、徐建新先生的文章(共11篇),以期引发进一步的学理讨论与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