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8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03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434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则,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相配合运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起有益的补充作用,决不能让它们取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际上他们也不能取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国民经济中也起不到公有经济的作用。要有效地防止非公有制经济取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当前必须对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对具有举足轻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集中精力提高宣传强度、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速度,切实有效地转机改制,全面提高素质、增进效益。  相似文献   
2.
因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有制必须实现在社会生产再生产的过程之中,因此,我们必须从四大层次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一是所有制结构层次。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作的基础,要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二是公有制实现形式层次。更新公有制的微观实现形式,更新公有制的宏观实现形式。三是企业制度层次。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合理配置股权,强化所有者约束功能,加强治理结构中的权利组织建设,建立权责分明的组织体系。四是社会剩余产品分配层次。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通过三个层次实现的:微观经济领域的运行层次,微观经济领域中的所有制结构层次,宏观经济运行层次。  相似文献   
3.
一、陈云经济思想主要产生于探索中国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和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之中,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比如,他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成份结构的理论就是如此。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中,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全部是公有制。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5.
受经典作家的理论影响,我们始终强调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但这是一个伪命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不存在主次贵贱之分,如果有主次之分,只能是市场公平竞争的结果,而不是前提.决策者应当顺应市场逻辑,放弃主体地位提法,遵循市场法则,唯此才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王琪 《唐都学刊》2006,22(3):119-122
“公”“私”是两个出现较早的亲属称谓。祖父、父亲、夫之父、夫之兄均可称“公”,这与公有制下年长男子在父系氏族内部所处的领导地位有关,他们拥有安排和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私”是女子对姊妹之夫的称呼,源于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普那路亚婚制,反映了姊妹共夫、女子与姊妹之夫存在着合法的性关系的事实。透过二者,可以揭示古代的社会制度和婚姻制度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个体批发零售业经营户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专门从事批发零售经营活动的一种经济类型。改革开放以前,个体经营户作为市场的补充,其生存和发展受到诸多政策的限制,小本经营,活力不强,在流通领域中仅起到一种“拾遗补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个体经营户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目前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改革已进入最关键、最敏感的时期。因为这场改革正面临着一场攻坚战,那就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其难度最大,也最重要,而且已触及到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敏感问题。要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注意和防止在对待公有制问题上的两种倾向。要坚持和正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从中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来考虑和构建所有制结构;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10.
以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经营性资产价值量作为衡量主次地位的边界标准,估算第一产业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资产规模及其比重变化,并在前人估算的基础上,延伸估算第二和第三产业两种所有制的资产规模及其比重变化。结果发现:截至2012年,中国三次产业经营性总资产约为487.53万亿元,其中公有制经济的资产规模是258.39万亿元,占53%;第二、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占增加值和就业规模的比重分别为67.59%和75.20%。这表明,公有制资产仍占主体,非公有制经济贡献占优,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满活力,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改革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