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灾难降临,本能驱使人们会有卫护自命而不顾周边困境的瞬间,这一刻,人与动物没有任何差别,说宽一点这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得以延续生存的共性。然而,人类与其他生命体的差别就在于人类有特别发达的智商、有超乎于其他动物千百倍的情商,当度过短暂的那一刻,人与动物的差别就会立刻显现。人会启动发达的大脑调动自身的能动来应对灾难的袭击,  相似文献   
2.
3.
俞静 《东西南北》2014,(17):76-77
这是一个听起来相当美妙的世界:一切疾病都能治愈。我们真的可以治愈所有的疾病吗?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我们还是想要知道:如果能通过治疗手段对生命体进行无限制的修复,我们还会衰老和死亡吗?如果没有了疾病,世界人口会爆炸吗?医院和药厂会消失吗?如果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治愈,人类未来的进化之路会发生改变吗?在讨论诸如此类的问题之前,我们应该首先弄清楚一件事:在人的一生中,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独特类型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研读就会发现,《月牙儿》小说文本充满了女性意识。具体表现在文本的情绪化结构、女性话语表达、男性缺席结构、女性的自省以及性欲等方面。作家老舍从小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以其对贫困的独特理解,他所呈现的女性形象既在显示下层妓女生活悲惨境遇的同时,又表现了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主人公的独立精神被现实的黑暗所吞没使小说的悲剧性达到了高潮。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新文学的负性背景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负性背景”这一概念 ,并用它从一个新的角度解剖中国新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文章认为 ,构成中国新文学产生的文化和文学背景颇为复杂 ,不仅有许多促进其产生和发展的正面因素 ,更有一些负性成分。这些负性成分对中国新文学发展并不只是一种阻碍 ,它还从反面激生和推动新文学的发展。那个时代思想文化界沉闷僵化的负性背景激起“五四”先贤文学革命之热情 ,文言创作的萎缩和白话创作的幼稚鼓励和催生大量新文学作品。而传统文学呈衰微之势 ,专制力量临阵退隐等现象造成了某些负性背景的缺场 ,这反倒影响了中国新文学向深度掘进。  相似文献   
6.
7.
《蝇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也是二战后世界文坛颇有份量的一部小说。小说因女性角色缺席而历来颇受争议。女性缺席实际上是英国荒岛文学的一大传统,《蝇王》并未冒天下之大不韪。小说所表现的主题——人性之恶——也为女性缺席留取了可商榷的空间,而小说结尾则从另外一个侧面暗示了女性缺席只是表面现象:正是女性缺席突出了其在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8.
9.
后敬畏生命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敬畏生命观是在对阿尔贝特-施韦泽提出的敬畏生命伦理思想进行深度阐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指人们在处理一切与生命体相关联的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持有的以敬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为价值评判原则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一全新的生命价值观强调生命至高无上性,敬畏一切生命体生命,提倡人的生命优先性,引领人们关爱自然、关爱人类、关爱社会,树立生态和谐观、社会和谐观和文化和谐观,从而提升人类的世界观层次,完善当代生态伦理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著名的南方作家,在奠定其文学史地位的五部小说中,通过对母亲形象的缺席不在场书写,实现了现实生活中作家对作为"父亲"代表的母亲的无意识"阉割"欲望。作家在文本升华中,呈现出典型的"俄狄浦斯情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